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社论丨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1-24 09:33
Aa 大号字

中国经济正面临从速度与规模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以质量与效率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决议》当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探索规律、深化认识,对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指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方向,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在北京中关村学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面临从速度与规模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以质量与效率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关键。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强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在当年10月,新发展理念首次提出,创新发展位列第一。

抓住科技创新就是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2016年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科技创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成为面向未来30年推动创新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第一条重大举措就是科技创新,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第二条就是突破产业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多年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注重“从0到1”的原创导向,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投入;集合优势资源,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激发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党把创新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首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发生了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就必须依赖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次,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突围。最近几年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频频出现“卡脖子”问题,影响产业安全与经济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其三,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先机。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低迷期,但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中国必须做好准备抓住这次机遇,乘势而上,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这项战略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进一步提高了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奋进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大道上,中国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乘势而上、大有作为,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 戈佳佳
e公司声明:文章提及个股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相关文章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