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国
04-11 13:29
人民财讯1月21日电,眼下,汽车行业正掀起一场“跨界造机器人”的浪潮,小鹏的“Iron艾伦”、广汽集团的“GoMate”等人形机器人纷纷在2024年年底亮相在公众面前。除此之外,特斯拉、北汽、上汽、丰田、奇瑞、小米等车企也纷纷通过投资或自研的形式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一时之间,人形机器人业务有成为车企 “新战场”的态势。为何人形机器人赛道会成为车企“必争之地”?车企跨界机器人,又和曾经家电巨头跨界造手机有哪些共通点及不同之处?能否走出“拿着锤子找钉子”怪圈?对于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走入一线,对话多位业内人士。为什么海内外车企纷纷跨界人形机器人赛道?核心原因在于底层技术相通,跨界人形机器人赛道属于“相关多元化”,大幅降低跨界成本。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投入和回报周期比造手机更多、更长,但很多车企并不像家电企业那样拥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高额现金流,新能源汽车业务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即便面临的是蓝海市场,能否跨界成功也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