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建立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配套工程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孙翔峰 2025-03-07 16:30
Aa 大号字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近日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机构化是成熟证券市场的标志和关键,加速证券市场的机构化转型是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推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一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速证券市场机构化转型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支撑。

对此,杨成长提出五点建议:

一、促进股票市场与产业的互动发展,打造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蓝筹。当前英伟达、微软、特斯拉等美股科技“七巨头”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总市值约18万亿美元,接近美股总市值的1/4,是推动美股持续新高的核心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形态逐渐从实物经济向服务经济、数字经济转型,人工智能关键领域与应用环节不断涌现行业领先公司,但相关企业大多在境外上市或暂未上市,要实质性降低人工智能企业的上市成本,为相关中概股回归创造便利条件,打造A股的AI科技“七巨头”。

二、以ETF为核心,逐步形成低成本、低波动、适应机构长期持有的产品。近年来指数化投资快速发展,大多宽基指数和细分行业指数均有相应的ETF产品,带动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市场。随着证监会指数化投资配套方案落地,要积极促进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引导指数化配置方法成为主流投资方式。

三、优化机构转型,形成应对低利率时代的新服务体系。当前货币基金在我国公募基金中规模占比超过40%。随着货币型基金收益率下降,由货币基金向其他类型基金转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发挥公募基金的主动创新能力,规范公募基金运行,通过基金产品创新和基金组合等形式提高投资收益率,通过优质的投资顾问等服务引导投资者投资权益市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四、完善股票市场的定价理念和方法,提升对新型要素的估值定价能力。在数字化、科技化下,数字要素的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程度不断提升,要加速科技型、创新型、流量型股票的定价模式和思路创新转型,加强针对相关企业估值的理论研究和标准制定,引导中长期投资者从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驱动力等角度审视企业数字化、科技化价值。

五、坚持功能导向,落实功能性和盈利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当前金融市场盈利性的指标体系已较为完善,要平衡好功能性与盈利性的关系,构建两者兼顾的评价体系,将科学合理定价、市场均衡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健全理财功能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形成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 戎艾茵
e公司声明:文章提及个股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股票 更多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中信证券
sh600030
24.02 -9.15%
胜宏科技
sz300476
63.30 -13.29%
华泰证券
sh601688
14.74 -9.35%
中信建投
sh601066
23.43 -5.22%
机器人
sz300024
14.21 -19.94%
比亚迪
sz002594
321.76 -10.00%
立讯精密
sz002475
31.88 -9.99%
翔港科技
sh603499
24.02 -10.00%
赛力斯
sh601127
113.80 -8.67%
恒瑞医药
sh600276
48.70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