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间,立新能源(001258.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18.21万元。同时,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加快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装机容量达223.4万千瓦,同比增长45.06%;实现发电量26.7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0.65%。
装机规模大幅攀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作为新疆区域内唯一一家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业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立新能源坚持以“扎点扩面”为战略,依托新疆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和政策支持,加速推进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将原本闲置的荒漠、戈壁转化为绿色能源生产基地。
报告期内,立新能源紧抓新疆建设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战略机遇,积极抢占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做大做强主业。公司重点加大了对达坂城50万千瓦风储项目、木垒50万千瓦风储项目、九师二期3.4万千瓦光伏项目以及若羌16万千瓦独立储能项目的投资力度。其中,木垒50万千瓦风储项目更是创造了区域同批新能源项目首个完工达产的记录。根据配套电网规划及接入条件的成熟度,公司正有序推进三塘湖80万千瓦风储项目、奇台3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夯实新能源业务布局。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投产运营的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122.05万千瓦,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85.35万千瓦,独立储能装机容量16万千瓦/64万千瓦时,较上年实现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已核准的在建风光电项目装机规模达160万千瓦,标志着其高增长态势有望延续。
此外,立新能源依托主业优势,积极开拓巩固“售电+充电桩”综合能源服务业务,逐步构建多元化的产业链条。在发用电测,公司不断扩大合作伙伴网络,成功代理近百家优质工商业用户,售电电量达1.02亿千瓦时,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在充电桩业务方面,公司先后投资运营了4个充电驿站,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疆电外送”项目持续推进,有望将解决消纳痛点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疆作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持续凸显。2024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4037万千瓦,标志着新疆从能源大省到能源强省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家电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新疆电网区域内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16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7%。新能源发电量增量超总电源发电量增量的80%,新能源成为新疆第一大电源和发电量增量主体。
与此同时,新能源消纳问题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疆电外送”成为了关键突破口。年报显示,立新能源运营的多个项目均为“疆电外送”重点工程配套项目,包括哈密国投新风三塘湖200MW风电项目、哈密新风能源烟墩200MW风电项目、哈密新风光红星二场50MWp光伏项目、哈密国投新光山口50MWp光伏项目和伊吾淖毛湖49.5MW风电项目均为“天中直流”外送项目,吉木萨尔合计300MW光伏发电项目为“吉泉直流”外送项目。
其中,“天中直流” 和“吉泉直流”是国家“疆电外送”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特高压输电工程,通过将大型火电、风电、光电基地电力“打捆”外送,将显著提升新疆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外送规模。
展望2025年,立新能源表示,将紧抓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机遇,聚焦主责主业,立足新疆布局国内市场,持续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同时,以综合能源应用服务转型和科技创新为引领,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