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是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近日,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会同江苏经信智库咨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编制的《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报告(2024)》正式发布。
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报告2023年首次对外公布,在延续上年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2024年指数报告依托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对全省和13个设区市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分析评价。
报告显示,2024年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得分为135.67,较2023年增加22.17,比2023年增长19.5%,比2023年增幅高6个百分点。其中,苏州(182.03)、常州(158.33)、无锡(153.96)、南京(146.79)、扬州(145.14)等设区市发展成效较好,常州、盐城(124.46)、南通(118.11)、淮安(117.97)等设区市进步较快。
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生产全过程维度由计划调度、生产作业、仓储配送、设备管理、质量管控、安全管控、能源管控、环保管控等8个指标组成。从指数得分情况看,全省生产全过程维度得分为92.18,苏州(131.30)、常州(109.45)、无锡(107.96)、扬州(100.26)、南京(99.72)均高于全省得分,其他地区66.56-86.35之间。常州、南通、淮安、盐城、扬州进步较快,其中,常州由2023年的得分84.01提升至2024年的109.45。
证券时报记者还从近日召开的江苏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江苏上一轮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新一轮行动计划将瞄准重点领域,持续推进“数实融合强省”建设,打造超过12000家智能工厂。
根据推进会部署,今年起到2027年,江苏将用三年时间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累计推动超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2000家以上规上企业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分层分级推动约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创新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30%以上。同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基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用“网联”来放大“智改数转”的效应。为更好解决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江苏还将引导企业广泛开展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能力评估;省市县联动推出“一企一策”免费诊断服务;定期组织编制诊断数据分析报告,制定行业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网络设备、人才技能和服务商等“一图多清单”,推动更多企业改有方法、转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