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有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的提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全国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542家。目前龙头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
龙头企业生产如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如何?龙头企业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对此,曾衍德回应表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全国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542家。
曾衍德介绍,目前龙头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作用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保障市场供给。龙头企业供给的主要是农产品,粮油类占市场1/3以上、“菜篮子”类占2/3,提供了城乡居民生活的主食产品、方便食品、预制菜肴、净菜净果等。“可以讲,龙头企业是保障粮油和副食品供应的中坚力量。”
第二,带动就业增收。一个是带动就业。龙头企业通过到岗就业、共享就业、灵活就业等形式,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其中超过70%为农民工。另一个是带动增收。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利润返还、股权分红等形式,带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第三,引领产业升级。近些年,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培育中央厨房、预制菜肴、无接触配送等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曾衍德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龙头企业供应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
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如何?
疫情对全球经济特别是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如何?
对此,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表示,由于疫情,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也受到影响,进口增幅低于往年同期,出口降幅多年少见。
其中,进口370.8亿美元,增长8.9%,进口增加比较多的是肉类和大豆。出口162.3亿美元,下降5.6%,受影响最大的是水产品,出口额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同比降幅达到18%。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也略有下降。
隋鹏飞表示,“目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显现,要过三个‘坎’。”
一是国际需求萎缩。特别是餐饮、工厂、学校等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急剧下降,对农产品出口稳定市场、增加订单非常不利。根据调查,3月份以来,不少农产品出口企业遭遇退单。
二是商贸往来受阻。全球主要的农产品、水产品展会几乎全部取消或推迟,近180个国家对人员出入境实施了限制,企业难以通过展会、现场考察等传统渠道拿到订单。
三是国际生产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现在全球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总体是宽裕的,但封国封城的隔离措施,以及一些国家限制出口,放大了市场波动和恐慌情绪,增加了国际供应风险。
“综合研判,二季度我国农产品贸易形势不乐观,进出口可能进一步分化,出口受影响会更大。”隋鹏飞说,农业农村部将密切关注全球农产品供求和市场形势,抓好国家稳外贸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创新贸易促进方式,推动进口多元化,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发挥农产品贸易对国内市场稳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巴基斯坦虫灾形势如何?
今年巴基斯坦爆发了沙漠蝗虫灾害以后,中国派出了专家组,当地情况目前怎么样?农业农村部在参与国际治蝗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对此,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表示,东非、南亚等地发生沙漠蝗灾害以后,中方高度重视,支持有关国家抗击灾情。针对巴基斯坦蝗灾,农业农村部重点作了三件事:
一是定方案。根据中央部署,农业农村部会同外交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制定了援巴防灾防控紧急方案。
二是派出专家。2月23日,派出联合专家组,赴巴工作12天,与巴方一道现场勘察,共同确定应急防控和综合治理措施。
三是提供药物和药械。在抗击疫情期间“特事特办”,组织国内企业复工生产灭蝗农药,紧急调配药械,及时弥补了巴方防控物资短缺。3月9日,第一批农药、药械与援巴的防疫物资同机送达卡拉奇。4月25日,援助巴方的30万升农药和50台装备全部到位。
“当前,巴基斯坦境内蝗灾的演进形势和我们专家的预判基本一致,第二波蝗群正陆续形成,也正是我们援助的药物药械派上用场、开展大面积灭杀的好时机。”
隋鹏飞表示,东非的沙漠蝗灾也在持续发展,农业农村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了技术支持和物资装备援助的准备。“从长远来说,我们还要抓紧落实在巴基斯坦援建‘巴中植物病虫害防控可持续治理中心’。同时,加强农业南南合作,为有关国家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