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快讯
解读
股市
港股通
视听
专题
行情
数据
公众号
APP
电子报
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
搜 索
综合
股票
资讯
公告
视频
共查询到
36
篇相关资讯
股票
股票名称
现价
涨跌
涨跌幅
振幅
最高
最低
成交金额
操作
共搜索到
0
只相关股票,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资讯
利好突袭!涨停潮,这一板块爆了!
A股今日窄幅震荡上扬,科创50指数较为强势;港股强势震荡,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超2%,收盘小幅走高。具体来看,A股三大股指盘中维持震荡上扬态势,科创50指数涨超1%。截至收盘,沪指涨0.15%报3373.75点,深证成指涨0.23%报10668.1点,创业板指涨0.24%报2145.1点,科创50指数涨1.12%报1040.57点,上证50指数涨0.51%,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2171亿元,较昨日增加367亿元。今日,电力、钢铁、有色、煤炭、石油等资源股集体走低,化工板块逆市爆发,三维股份、华融化学、善水科技、恒光股份等涨停,中毅达1分钟直线涨停,3月10日以来已累计大涨近190%;创新药概念拉升,迈威生物涨超10%,奥康赛、华东医药等涨停;光刻机概念崛起,新莱应材20%涨停,芯碁微装、飞凯材料、国林科技等涨超10%;海洋经济概念大幅回落,大连重工、神开股份、振华重工等跌停,尤夫股份逆市涨停斩获5连板。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今日再度飙升,盘中一度涨近14%最高攀升至160港元/股,续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至此,该股年内已累计涨超70%,而自2022年10月9.5港元/股的底部,相较当前的历史高点,该股已暴涨近16倍。化工板块掀涨停潮受多个化工品涨价提振,化工板块近日走势强劲,今日盘中再度强势拉升,截至收盘,三维股份30%涨停,华融化学、善水科技、恒光股份20%涨停,江天化学、佳先股份涨超14%,渤海化学、亚星化学、神剑股份、红宝丽等多股涨停。值得注意的是,中毅达再度涨停,近14个交易日已累计大涨近190%。公司昨日晚间提示,公司生产产能保持稳定,近期无新建计划。公司产品结构、主营业务、营业模式并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在此特别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热点概念炒作风险,审慎判断、理性决策。公司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季戊四醇装置产量稳定,产销基本平衡。公司季戊四醇生产装置主要以生产工业用季戊四醇为主,同时联产工业用双季戊四醇。数据显示,从2024年10月的2.5万元/吨,双季戊四醇价格一路飙升至2025年3月的5.5万元/吨—6.3万元/吨区间,部分高端型号报价甚至突破了7万元/吨大关,短短半年时间涨幅高达175%—215%。据百川盈孚数据,3月25日,我国单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价格分别为1.15万元/吨、6.7万元/吨,较年初分别增长了1.9%、39.6%。有分析称,近期双季戊四醇价格涨势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场内无双季戊四醇现货供应且排单周期较长下,下游拿货备货积极性良好,推动双季戊四醇企业报盘价格上调。国信证券指出,我国作为季戊四醇的主要生产地,行业集中度与技术壁垒均较高。2023年我国产能约25.8万吨,占全球市场的46.9%,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在下游需求方面,随着环保、性能要求提升,传统需求迈向高端化,新兴需求也快速放量;下游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稳定剂等需求也在稳步上升,高品质、高标准的季戊四醇产品未来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好转,今年以来,硫酸、石油焦、硫磺、三氯甲烷等多种化工品均开启涨价模式,其中硫酸、石油焦、硫磺等品种年内涨幅均超过40%。同时,钛白粉掀起一轮涨价潮。日前,行业龙头龙佰集团发布调价函,3月21日起,公司各种型号的钛白粉销售价格在原价基础上对国内各类市场上调500元人民币/吨,对国际各类客户上调70美元/吨。其他国内厂家陆续跟进,包括惠云钛业、中核钛白、安纳达等。海外厂商亦宣布涨价,科慕宣布4月1日起对在亚太地区售卖的所有等级的钛白粉产品进行提价,提价幅度为100美元/吨。另根据百川盈孚,3月25日溴素市场均价为2.8万元/吨,相较于此前一日上涨3000元/吨,相较于2025年初价格上涨6500元/吨。2025年初至今,溴素市场价格经历多轮跳涨,累计涨幅已达30%。德邦证券认为,原材料长期涨价叠加运费存在上涨预期,在溴资源紧缺且我国高度依赖进口的背景下,溴素涨价支撑力度或可持续。创新药概念拉升创新药概念盘中发力拉升,截至收盘,迈威生物、荣昌生物涨超11%,奥赛康、康弘药业、华东医药涨停,百利天恒、阳光诺和等涨超8%。机构表示,国内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建设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成为政策落地转折年,首先首版丙类医保目录年内推出,其次在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及进一步支持创新药政策有望落地新举措,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政策持续深化,加快推进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融入国际市场。湘财证券指出,当前优质创新药公司逐步进入盈利周期,一方面产品商业化及海外授权推动业绩持续释放,另一方面行业受益于支持政策深化和AI赋能,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从中期维度来看,行业需求端确定性优势显著,供给端产业及市场竞争格局持续改善,整体供需格局不断优化,看好估值相对底部区域板块配置价值。追踪产业发展变化及市场周期波动,推荐创新和复苏两大主线,建议自下而上筛选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投资标的。光刻机概念崛起光刻机概念强势上扬,截至收盘,新莱应材20%涨停,佳先股份涨超14%,飞凯材料、国林科技涨超10%,红宝丽、江化微等涨停,容大感光涨约6%。中信证券指出,国内对于光刻机产业链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产高端光刻机的发展有望获得推动,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将有望同步受益。未来若DUV及EUV设备逐步实现国产化突破,国内先进制程产线有能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半导体扩产周期。建议关注受到光刻机“卡脖子”问题影响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零部件自主化替代的相关公司,尤其是光刻工艺相关的设备和零部件厂商。此外,受益于国产光刻机突破,中信证券认为,未来国内先进制程扩产有望加速。(证券时报)
A股
港股
科创50指数
证券时报
03-27 17:57
1分钟垂直涨停,14连涨!A股这个板块,集体走强!
今日早盘,A股整体呈现探底回升走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均是先低开震荡,随后快速拉升翻红。下跌个股略多于上涨个股,成交保持稳定。 盘面上,化工、旅游、光刻机、电信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海洋经济、农林牧渔、可控核聚变、风电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化工产品现涨价潮化工股早间集体走强,分散染料、聚氨酯、化肥概念、化学制品等板块均涨幅居前。龙头股中毅达高开后仅1分钟左右就垂直涨停,这已是中毅达连续第14个交易日上涨,其中8日涨停,累计涨幅高达逾189%。红宝丽、德美化工、善水科技、华融化学等亦批量封板。 近期,化工品涨价之声不断,双季戊四醇价格涨势更是惊人,公开数据显示,从2024年10月的2.5万元/吨,双季戊四醇价格一路飙升至2025年3月的5.5万元/吨—6.3万元/吨区间,部分高端型号报价甚至突破了7万元/吨大关,短短半年时间涨幅高达175%—215% ,仅今年以来涨幅就超过30%。中毅达昨日晚间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季戊四醇生产装置主要以生产工业用季戊四醇为主,同时联产工业用双季戊四醇。不仅仅是双季戊四醇,化工品的涨价潮也扩散到了其他品种。今年以来硫酸、石油焦、硫磺、三氯甲烷等多种化工品涨价,其中硫酸、石油焦、硫磺等品种今年以来涨幅均超过40%。此外,能源巨头壳牌公司在3月25日向投资者介绍了未来几年提高其盈利能力的计划,在欧洲,壳牌正在对各部门的表现进行审查,这可能会导致这些化工部门部分甚至全部关闭。这或进一步导致部分化工产品的供应减少,加剧涨价预期。国海证券称,双季戊四醇价格上涨,涨价核心动力仍是供不应求市场格局。场内无双季现货供应且排单周期较长下,下游拿货备货积极性良好,推动双季戊四醇企业报盘价格上调。半导体景气度持续提升半导体概念早间放量走强,板块指数盘中一度涨逾2%,半日成交超昨日全天成交。飞凯材料、力合微、芯原股份、江化微等涨停或涨超10%。 消息面,“2025中国国际半导体展”近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展会上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企业,全方位展示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与产品。随着AI及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行业回暖趋势越发明显。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预计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在2025年实现稳步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9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Counterpoint Research亦对2025年半导体晶圆代工市场前景乐观,预计2025至2028年间营收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13%—15%。产业增长将主要由3nm、2nm及以下的先进制程推动,并受到CoWoS与3D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加速采用的带动。随着高性能计算(HPC)与AI应用需求持续攀升,这些技术将成为未来3年—5年内的核心增长动能。财通证券表示,自主可控与AI算力驱动,国内半导体制造迎重大机遇,为满足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全球GPU芯片的需求量大幅提升。
中毅达
红宝丽
德美化工
证券时报·e公司
毛军
03-27 12:01
鲁西化工: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价格有所上涨
人民财讯3月18日电,鲁西化工(000830)在机构调研时表示,由于近期甲烷氯化物下游制冷剂产品市场需求较好等原因,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价格有所上涨,公司近期甲烷氯化物企业生产正常,将视后期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鲁西化工
化工
三氯甲烷
人民财讯
郑灶金
2024-03-18 13:11
生意社:成本及需求支撑 2024年至今三氯甲烷行情大幅上行
人民财讯3月6日电,2024年初以来国内三氯甲烷市场行情整体大幅上行。据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统,截至3月5日山东地区三氯甲烷散水价格在2666元/吨,较1月1日的2070元/吨上涨了28.82%。生意社分析师认为,国内甲烷氯化物装置开工率窄幅波动,供应正常;原料价格走高,三氯甲烷成本面有较强支撑;下游制冷剂行业仍处开工旺季,短期内对三氯甲烷需求延续;综合来看,短期内三氯甲烷行情将延续高位坚挺态势。
三氯甲烷
生意社
人民财讯
2024-03-06 11:33
总投资逾410亿元 巨化集团超级工程今日正式开工
氟化工行业超级工程终于落地。1月28日,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下称“巨化甘肃项目”)开工活动在玉门市举行。这是甘肃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巨化甘肃项目的投资金额有多少?甘肃当地媒体在报道方面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项目计划总投资650亿元,一种是化工部分总投资410亿元。对此,证券时报·e公司向巨化集团相关负责人求证,得到的回复是“按一体化项目统一的口径410亿元”。巨化超级工程的开建,巨化人颇为自豪,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晒照片,发感慨。“从千塘畈到戈壁滩,从江南桃红柳绿到西部漫漫飞沙,巨化人不忘初心,以再次艰苦创业的精神奔赴千里大漠,以再造一个新巨化的雄心,翻开新篇章,开启新征程”,巨化集团副董事长李军,这样在朋友圈配文感慨。千塘畈是巨化集团总部所在地,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设如火如荼,国家急需化肥,巨化集团第一代创业者响应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浙江衢州的千塘畈,在荒地上建起了巨化集团前身的衢州化工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浙江衢州,已成为浙江化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国家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基地两块“金字”招牌。作为如今全球氟化工行业的龙头,巨化集团旗下拥有巨化股份(600160)、中巨芯(688549)两家上市公司,在岗员工1.6万人,下设40多个公司和控股参股公司,占地7.3平方公里,建有100多套主要装置,以生产氟化学制品和基本化工原料为主,形成了以氟化工为龙头,氯碱化工和煤化工为基础,精细化工、合成材料、技术服务为高新技术突破口的化工产业链。实际上,上述巨化甘肃项目的环评公示,近日已在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进行了公示,报告书显示,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410.47亿元,占地面积8118.13亩,为玉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硅氟新材料及其配套设施,包括硅产业、氯碱工业、氟化工产业等板块。环评报告还显示,巨化甘肃项目拟新建年产36万吨工业硅、10万吨多晶硅、5万吨三氯氢硅、12.5万吨含氟聚合物(氟橡胶(1万吨)、FEP(1万吨)、PTFE(5万吨)、PFA(0.5万吨)、PVDF(5万吨))、2.9万吨HFP、2万吨五氟丙烷(R245eb)、3万吨 HCC-240(R240)、8万吨 R152a(HFC-152a)、12万吨 R142b(HCFC-142b)、7万吨VDF、12万吨四氯乙烷、3万吨四氯乙烯、19.5万吨 R22、10.5万吨TFE等装置;配套建设年产76万吨甲烷氯化物(一氯甲烷(36万吨)、二氯甲烷(13万吨)、三氯甲烷(27万吨))、15万吨AHF、30万吨氯化钙、30万吨硫酸、24万吨电石、90万吨离子膜烧碱(综合利用本项目自产废盐)等装置以及综合楼、控制中心、仓储、“三废”处理处置设施、公用工程及其他基础设施。根据规划,硅板块计划2026年开工,至2027年底前完成建设;氯碱、甲烷氯化物、氢氟酸、聚合物板块计划2024年开工,至2025年底前完成建设;硫酸板块计划2026年开工,至2027年底前完成建设。据悉,氟化工因其产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家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已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高新技术和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被誉为“黄金产业”。数据显示,2017至2022年,我国氟化工行业市场规模整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氟化工市场规模达到585.56亿元,同比上升32.26%,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氟化工产销国。对于巨化甘肃项目的建设,两地政府也寄予了厚望。甘肃省政府方面表示,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落户玉门,对助力甘肃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政府方面称,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补齐国家产业短板,实现高性能硅氟新材料国产替代,提升国家战略发展的主动权、话语权和硅氟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地位。
巨化股份
中巨芯-U
氯碱化工
证券时报·e公司
李小平
2024-01-28 22:48
氟化工重磅项目!总投资超410亿元,是否同业竞争?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一纸环评公示,将巨化集团重磅的氟化工项目公之于众。从“氟都”浙江衢州,到“石油老城”甘肃玉门,巨化集团“舍近求远”的布局令市场充满好奇。而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投资者在感慨巨头大手笔的同时,对是否与旗下上市公司构成同业竞争也较为关注。 总投资达410.47亿元根据有关规定,近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对受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公示,即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下称“报告书”)。 报告书显示,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410.47亿元,占地面积8118.13亩,为酒泉、玉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硅氟新材料及其配套设施,包括硅产业、氯碱工业、氟化工产业等板块。具体来说,上述项目拟新建年产36万吨工业硅、10万吨多晶硅、5万吨三氯氢硅、12.5万吨含氟聚合物(氟橡胶(1万吨)、FEP(1万吨)、PTFE(5万吨)、PFA(0.5万吨)、PVDF(5万吨))、2.9万吨HFP、2万吨五氟丙烷(R245eb)、3万吨 HCC-240(R240)、8万吨 R152a(HFC-152a)、12万吨 R142b(HCFC-142b)、7万吨VDF、12万吨四氯乙烷、3万吨四氯乙烯、19.5万吨 R22、10.5万吨TFE等装置;配套建设年产76万吨甲烷氯化物(一氯甲烷(36万吨)、二氯甲烷(13万吨)、三氯甲烷(27万吨))、15万吨AHF、30万吨氯化钙、30万吨硫酸、24万吨电石、90万吨离子膜烧碱(综合利用本项目自产废盐)等装置以及综合楼、控制中心、仓储、“三废”处理处置设施、公用工程及其它基础设施。根据建设计划,硅板块:计划2026年开工,至2027年底前完成建设;氯碱、甲烷氯化物、氢氟酸、聚合物板块:计划2024年开工,至2025年底前完成建设;硫酸板块计划2026年开工,至2027年底前完成建设。为何落子玉门氟化工因其产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家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已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高新技术和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被誉为“黄金产业”。数据显示,2017至2022年,我国氟化工行业市场规模整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氟化工市场规模达到585.56亿元,同比上升32.26%,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氟化工产销国。企查查显示,上述项目的实施方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注册资金为1亿元,巨化集团全资子公司。 巨化集团是原化工部八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总部位居浙江衢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有在岗员工1.6万人,下设40多个公司和控股参股公司,占地7.3平方公里,建有100多套主要装置,以生产氟化学制品和基本化工原料为主,形成了以氟化工为龙头,氯碱化工和煤化工为基础,精细化工、合成材料、技术服务为高新技术突破口的化工产业链。巨化集团所在的衢州,是浙江化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国家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基地两块“金字”招牌。如果将超400亿元的投资项目用来招婿,势必会引发各地政府争抢。巨化集团为何要落子甘肃玉门,上述项目的投资背景介绍,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报告书指出,巨化集团深入贯彻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以实际行动践行东西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合作,促进西部地区产业振兴和人民收入增长。一方面,巨化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角度出发规划了本次项目,以满足国内相关化工材料快速增长需求;另一方面,项目选址在西部地区,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资源约束和成本压力,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自身自主创新优势,提升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达成企业与政府双赢的局面。从拟实施地玉门方面来说,项目拟实施的工园区,正在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石油化工和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承接东部化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玉门市产城融合的示范园区的“一特四示范”的现代化工产业园。构成同业竞争?进入2024年,三代制冷剂配额管理时代就已经正式开启,按照相关要求,部分氟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会受到严格限制或禁止。巨化集团上述410.47亿元拟实施项目,涉及(HCFC-142b) 1-氯-1,1-二氟乙烷、(HCFC-22)一氯二氟甲烷(即本项目中的R22)、四氯化碳、HFC-152a。根据《关于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化工原料用途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建设项目,生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仅用于企业自身下游化工产品的专用原料用途,不得对外销售。”因此,报告书也指出,项目涉及的上述物质均用于厂内下游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不对外销售。值得一提的是,巨化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巨化股份(600160),也是国内知名的氟化工企业。大股东的上述投资,是否会构成同业竞争引人关注。作为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供应商和氟化工完整产业链企业,巨化股份主要产品包括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等系列产品。2023年前三季度,巨化股份实现营收入160亿元,净利润7.47亿元。2023年半年报显示,巨化股份是全球氟制冷剂、氟制冷剂配套氯化物原料(甲烷氯化物、三氯乙烯、四氯乙烯)、PVDC系列产品龙头企业。其中,拥有包括PTFE、PVDF、FEP、FKM、PFA、ETFE等系列氟聚合物产品;已开发出系列电子氟化液产品,包括氢氟醚 D 系列产品和全氟聚醚JHT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以VDC-PVDC为核心的特色氯碱新材料产业。责编:张骞爻校对:王朝全
证券时报·e公司
2024-01-11 08:59
【实时研报】浙商证券:关注炼化产品进口关税变动,民营大炼化企业或将受益
展望2024年,随着国内需求稳步恢复、美国纺服有望进入补库周期,PX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上行弹性充足,民营大炼化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证券时报·e公司
2023-12-22 09:01
【实时研报】德邦证券:三氯甲烷区域供应缩量,静待制冷剂R22需求复苏!
根据百川盈孚,2023年5月26日,三氯甲烷市场均价为2505元/吨,较5月25日上涨28元,涨幅1.13%。
证券时报·e公司
2023-05-29 20:15
【0529脱水研报】券商称产业快速发展将直接带动AI应用,传媒板块估值再度回归低位;数据要素产业链或将成为拉动经济新引擎,市场规模存在数倍增长空间!
今日研报内容: 1、产业快速发展将直接带动AI应用,传媒板块估值再度回归低位 2、数据要素产业链或将成为拉动经济新引擎,市场规模存在4倍增长空间 3、AI时代数据流量爆发式增长,接口芯片量价齐升趋势确定 4、三氯甲烷区域供应缩量,静待制冷剂R22需求复苏
证券时报·e公司
2023-05-29 20:15
两高行业产能受限 能耗双控推进下高价难解
江苏、云南、浙江、广西……近期多地停工、停产情况备受关注。全国范围内,众多行业企业受能耗双控、供电紧张等因素影响,产能大幅缩减。证券时报记者近日实探减碳压力较大的江苏多个工业园区了解到,目前当地企业已出现大面积停工停产情况。连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接连发布停产公告,原因均为受能耗双控影响、电力供应紧张等影响。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能耗双控压力,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在能耗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两个方面,分别有9个省(区)、8个省(区)被列为红色的一级预警。发改委要求各地对上半年严峻的节能形势保持高度警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另一方面,在“能耗双控”、“限电停产”落实力度逐步强化背景下,此前价格已经“飞天”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产品,涨价预期持续,本不值钱的化工原料也变得紧俏起来。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地区“一刀切”的政策令企业难以适应,生存面临挑战。有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部分行业面临政策“打架”困局。“有时候连续两天和不同政府部门开会,他们提出的要求都是相悖的。”如何在稳经济和降能耗之间寻找平衡点,各方仍在持续关注。全国最大民营船企部分产线暂停所谓“能耗双控”,是指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的双控。近期,能耗双控成为多行业热词,多地高耗能企业停工、停产是由于这个原因。前文提及的发改委文件中,江苏在能耗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两个方面均为红色的一级预警,降能耗压力较大,因此相关政策的推进更为突出。9月18日至今,证券时报记者在江苏多地走访了解到,目前能耗双控政策对众多行业企业形成影响,在位于江苏泰州的一个工业园区内,主要企业几乎都收到了“双控”通知,数十家园区企业位列其中。江苏泰州靖江市,是中国造船业重镇,当地船企今年前7个月新接订单同比上升530%,在全省占比超六成,在全国占比超三成。位于靖江的扬子江船业集团,便是全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9月2日,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告,与世界最大独立集装箱船东西斯班(Seaspan Corp)签署的“10+5”艘新巴拿马型液化天然气动力7000TEU集装箱船中的5艘备选订单生效。至此,扬子江船业累计新接订单达到118艘,价值高达72.1亿美元,可见下游客户对于船舶的需求迫切。一周之前,扬子江船业集团还在官方微信上表示,“当前,公司各厂区生产任务饱满,尤其进入金秋九月,更是迎来高物量、高产能。”不过,根据目前泰州市关于能耗双控的最新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船厂的生产。“今天天气还是有点热,我们现在办公室的空调都不开,就是为了全方位响应国家号召。”扬子江船业集团相关人士9月22日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能耗双控政策对产能产生了影响,要节能降耗,有些生产线就需要暂停。对于当地新要求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该人士表示并未做过具体统计,“但损失肯定有”。不过,扬子江船业集团也强调,考虑到集团各方面控制计划做得比较好,后续应该也不会影响交船。另有江苏知名钢企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能耗双控的快速推进对公司确实有影响。“有限产的要求,不过我们也还在和政府部门持续沟通。如果只是限产到月底就还好,我们也在关注后续进展。”该负责人说。化工原料“涨到离谱”从事液体贸易的潘先生,最近也很苦恼。“我家里两辆槽罐车都停了好几天了,拿不到货。”潘先生说,目前江苏境内大部分生产液氧、液氮、液氩的空分厂,都处于限产或停产状态,空分厂主要就是用电把空气分离,产生液氧、液氮、液氩,属于高能耗企业。这些液态产品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必需品,空分厂遭遇限产或停产,将影响下游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我们主要从淮安、扬州、盐城等地拿货,中秋节前好像就已经限产,假期后对方基本不发货了。”潘先生表示,“我还在等着空分厂恢复供应,现在听说的是最早到9月底,最迟10月8日。”江苏某大型化工企业人士李军(化名)向记者透露,能耗双控政策的快速推进对化工行业影响非常大,公司一个厂区虽未被要求停产,但被要求降低用电量,产能利用率从之前的80%以上降到了50%~60%。“企业很苦,客户也觉得不能接受,特别是海外客户。”李军希望调控要慢慢调、慢慢降,毕竟今年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正常运转的企业就像时速120公里的汽车,降到80还行,一脚刹停就容易出事了。”在他看来,9月份就要停产或大幅度限产,就相当于高速行驶的汽车被一脚刹停。部分地区一刀切式的调控,已经引发新一轮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涨到离谱的程度了,开工的企业和不开工的企业一样难受。”李军举例,云南地区要求黄磷生产企业加强管控,确保9月~12月消减90%产量,黄磷的价格因此从1.7万~1.8万元/吨,涨到6万元/吨以上。“这在行业内引发恐慌,因为黄磷一涨价,所有相关的产品价格都会涨。”李军说。江苏多地的调控政策,同样使得基础化工材料氯碱价格大幅上涨,“碱作为基础化工产品的需求还在,一周内价格从600元/吨左右涨到1300/吨;氯气也已经从1300元~1400元/吨涨到2300元~2400元/吨。”李军无奈地表示,如今化工原料的价格已经扭曲,“需求平衡被打破了,现在大家不敢接单、不敢报价。”供电紧张遏制下游产能近期高能耗、高排放企业限产、停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电力供应紧张,背后除了政策原因,今年动力煤价格高企,火电企业深亏也加剧了供电紧张。云铝股份9月17日公告,自2021年5月以来,因电力供应紧张,云南省内工业企业实施有序用电,公司及下属企业用电负荷大幅降低,已因此减少电解铝产能约77万吨,预计全年产量降至236万吨左右。神火股份也公告,由于电力供应紧张,控股子公司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自5月10日以来已被迫陆续停运20万吨,在产产能降至55万吨,二系列三段15万吨也未能如期启动。“云南虽然是水电大省,但水力毕竟完全依靠自然资源,难以把控。在今年干旱的季节环境下,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目前动力煤价格已经远超历史高点,火电企业全面亏损,发电企业即使有煤也不会愿意供电。”谈及目前云南当地限电、限产的原因,神火股份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政府有相关保供措施,但电企没有煤炭,也做不到保供。神火股份相关人士介绍,“好在公司在云南产能的权益占比只有43.4%,而公司在新疆的生产没有受到影响,云南当地产能关停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铝价上涨带来的正面影响大。”“火电企业的成本,各区域差异很大。新疆由于煤炭成本相对偏低,大概每度电成本在0.11到0.12元,但河南地区5500大卡标煤目前到厂成本达到1400元/吨,火电企业肯定都是亏损的情况。”一不愿具名火电企业负责人介绍,“各个电厂的发电机组不一样,煤耗也不一样,所以难具体说目前发电亏损的情况,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当前煤价下,不管什么机组都是亏的。”该人士同时表示,目前期货市场上动力煤价格已经飙升到超过1100元/吨,现货到厂价甚至可以达到1400元/吨以上。而对于火电企业而言,动力煤价格不足1000元/吨就已经是全面亏损的情况,目前这个价格下亏损程度更可想象。据了解,为应对煤价过高带来的成本压力,下游自备电厂的工业企业会将生产过程产生的煤泥废料用来进行发电以节约成本。在广东地区,甚至有电厂已经实施了机组改造,将原来需要高热值优质煤炭原料的机组改建成用相对低价的低热值煤炭机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为了降低成本,发电企业想了各种办法,要不一度电亏一毛多,谁愿意做赔本买卖?”“按照行业规律,迎峰度夏过后,动力煤价格会有一段回调时期,但今年情况完全不同。目前火电还是供应主力,在今年需求旺盛背景下,占比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煤价居高不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国内煤价的异常高涨,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恢复良好,同时也有市场囤煤等投机因素。林伯强表示,“我国电力价格机制不改的背景下,火电企业价格传导不下去,成本只能自己承担,发电肯定是亏损的。煤电多年来一直处于相互博弈的循环中,电价机制急需理顺。”供应缩减提升涨价预期政策、市场等多因素叠加下,“两高”行业面临供应收缩带来的价格上涨预期。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显示,继9月16日~17日江苏中南部水泥价格普涨100元/吨之后,9月17日~18日江苏北部淮安、连云港、宿迁等地主要厂家相继通知上调各品种水泥价格60元/吨,徐州地区通知上调60-80元/吨。而据市场消息,截至9月19日,广西部分地区水泥市场到位价已经奔向800~900元/吨,冲向历史极值。生意社分析师李雪颖表示,近期水泥企业库存本就处于低位,9月16日起又受能耗双控影响,江苏全省水泥熟料窑基本停产,预计将持续到9月30日,引发水泥行情一飞冲天,单日最高涨幅100元/吨。此次管控形势严格,镇江、无锡、南通、盐城等多地熟料线、粉磨站都已停产,随着熟料库存迅速释放,供应紧缺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预计后期水泥行情可能进一步走高。“水泥作为传统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受政策影响明显。”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认为,在8-10个省主产区的能耗双控压力下,水泥行业有进一步限产预期,四季度价格或将明显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水泥之外,铝价也一路攀升,屡创新高。生意社数据显示,9月10日国内铝锭华东市场均价20650元/吨,较月初上涨约4%,今年累计上涨44.02%。“当前各个省都在搞能耗双控,广西氧化铝产能压减达到60%~70%,电解铝限产20%~30%,产能压缩,供给紧张,价格上涨是必然结果。”神火股份相关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国内电解铝价格已经达到22000元/吨高位,但业内预期价格有望超过25000元/吨。这是产业链价格传导的结果,氧化铝、阳极价格上涨较快,电解铝成本单吨已经涨了2000元。“化工行业作为传统能耗大户,能耗双控对其产量影响非常明显。近日被国家发改委的9个能耗不降反增的一级预警地区包含化工大省江苏、磷化工大省云南等地区,二级预警地区包括化工大省浙江、钛白粉重镇四川、煤化工重镇河南等,共覆盖化工企业10000家。”生意社分析师赵婷婷表示,受“双控”政策等方面因素影响,国内甲烷氯化物市场供应量大幅减少,一货难求。数据显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周内涨幅均超过了150%。减碳措施面临进一步强化供给缩减带来多产业巨震之时,政策端对“两高”行业产能的压减力度还在加强。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重点区域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提出,对于部分行业限产进一步强化,尤其是钢铁等行业。该方案较去年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范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基础上,增加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南部部分城市。方案提出,以石化、化工、煤化工、焦化、钢铁、建材、有色、煤电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梳理排查拟建、在建和存量“两高”项目,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进行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格落实能耗“双控”、产能置换、污染物区域削减、煤炭减量替代等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要坚决整改等。在9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下发了关于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到2035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方案在继续强化减碳措施,一是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二是鼓励地方超额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也意味着未来相关行业将继续受到能耗双控等相关政策监管,产出很难放量。”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分析,这将导致当前很多行业供应不足的问题难以解决。程小勇表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在于供应端,因为需求端在高价格的抑制下很难有所表现。去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输入性原因,但是当前可能在于能耗双控和限产两大制约因素,部分商品价格暴涨对其它商品价格有外溢效应。能耗双控和限电的影响在工业数据上已经有所体现。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较7月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5.4%,而7月两年平均增速为5.6%,同样回落0.2个百分点。通过发电量和用电量数据也可以看出工业产出在放缓。8月发电量同比增速为0.2%,低于7月的9.6%和6月的7.4%。6-8月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7.8%、12.8%、3.6%,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4%、7.8%、6.0%。限产与保供亟待平衡在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行业企业人士表示理解并支持当前能耗双控、节能减排的政策,但在当前多种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稳经济和限产能的政策难免存在冲突。即便是当前盈利水平高企的煤炭行业,也面临相似窘境。某煤炭企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有时候连续两天和不同政府部门开会,提出的要求都是相悖的。”今年以来,炼焦煤市场供应总体偏紧,部分地区现货价格大幅度上涨;焦炭价格年内已累计提涨十一轮,合计涨幅达到1560元/吨;截至9月22日下午收盘,国内动力煤期货价格已经达到1141.8元/吨,再度刷新历史高点,较年初低位的涨幅已逼近100%。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近期联合派出督导组,赴相关重点省份和企业、港口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针对释放先进产能中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工作将深入企业和相关部门,推动落实“放管服”各项要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影响产能释放的突出问题,通过采取并行办理相关手续等措施,努力增加煤炭供应。煤炭行业某上市公司负责人与记者交流时指出,面对煤价大幅上涨,政策一方面要求限制涨价以减少对下游产品带来成本压力,另一方面限产政策还在持续。“等于既不让生产,也不让涨价,有违市场供需的基本规律。”该人士认为,作为基础能源,煤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是广泛的。以焦煤为例,一方面焦煤部分企业被动限产,下游焦企库存多处于低位;另一方面受环保及被动限产影响,焦企整体开工偏低,焦炭供应偏紧,但下游钢厂采购积极性不减,补库需求较高。同时,焦炭行情持续上行,也给予水泥成本支撑,下游涨价盈利可观,进一步提升采购积极性。下游需求增长必然带来上游焦煤涨价,这是正常的价格传导,此时要求煤炭企业兑现限产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些地方小煤矿单吨煤可以卖到两三千元,利润率早已超过100%,像捡钱一样,利益驱使下存在很多市场问题。目前国有煤炭企业签订的长期协议价和市场价倒挂严重,前者仅1680元/吨,而后者已经超过3000元/吨,使得长期协议的兑现率出现打折扣的情况。”他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会议明确,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稳定市场合理预期。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受煤炭、化工和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8月份PPI同比涨幅已创下13年来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PPI同比上涨9.5%,逼近两位数。现实情况看,当前国内能耗双控等政策,仍在加剧商品供给缩减带来的价格飞涨。保障经济稳定运行与推进减碳目标实现的政策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点。(证券时报)
化工
神火股份
连云港
证券时报
2021-09-24 08:10
共搜索到
36
篇相关资讯,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公告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公告,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视频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 暂无数据 -
热门文章
亚泰集团投资成立环保科技公司 含发电业务
中国兵器装备:鼓励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采取增持回购等必要手段 持续巩固资本市场信心
帝尔激光:关税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有限
东方雨虹在上海成立国际贸易公司
三星半导体澄清:“三星晶圆代工暂停与中国部分公司新项目合作”说法属误传
更多
23:10
海关总署: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
23:05
国内期货夜盘收盘多数下跌 乙二醇涨超2%
23:02
康希通信:拟2000万元至4000万元回购股份
22:56
广东证监局、广州市委金融办、广州市国资委联合召开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会议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22:52
海泰新光:已就关税问题与美国客户进行协商、共同应对
22:46
东风公司:将进一步开展股票增持回购 巩固市场信心
22:46
东阳光: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156.17%—227.05%
22:35
浙商银行积极开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22:34
森麒麟:公司摩洛哥工厂在关税方面有比较优势
22:29
一汽富维:一汽股权拟2500万元至5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
22:25
安琪酵母: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7% 拟10派5.5元
APP
公众号
寻求
报道
帮助
反馈
回到
顶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