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快讯
解读
股市
港股通
视听
专题
行情
数据
公众号
APP
电子报
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
搜 索
综合
股票
资讯
公告
视频
共查询到
137
篇相关资讯
股票
股票名称
现价
涨跌
涨跌幅
振幅
最高
最低
成交金额
操作
共搜索到
0
只相关股票,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资讯
多板块协同发力 中集集团营收增39.01%创新高 归母净利润翻6倍
人民财讯3月27日电,3月27日晚,中集集团(000039)发布2024全年业绩表现。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约1776.64亿元,同比增长39.01%,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约人民币29.72亿元,同比增长605.60%。为回馈股东的长期支持,中集集团拟派发现金红利合计人民币9.45亿元(含税),相比去年增长接近7倍,派息率超过30%;如若将2024年年初回购金额2亿元一并考虑,全年派息率约39%。年报显示,受全球商品贸易需求回升,2024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同比增长5.9%至2.13亿TEU,集装箱需求持续提升,中集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创下历史高峰;海工装备市场继续恢复向好,海洋工程分部业绩首次扭亏为盈,新签海工订单同比增长97%达32.5亿美金,创历史接单记录;中集车辆纵深掘进 “星链计划”,实现新质领航,根据《Global Trailer》公布的2024年全球半挂车制造商按销量的排名,中集车辆蝉联全球第一;安瑞科清洁能源业务积蓄强劲发展势能,水上清洁能源相关业务累计新签订单再创新高超人民币100亿元,并保持稳健上升态势。
中集集团
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
03-27 20:53
中集车辆: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5.8% 拟10派2.8元
人民财讯3月25日电,中集车辆(301039)3月25日晚间披露年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9.98亿元,同比下降16.30%;净利润10.85亿元,同比下降55.8%;基本每股收益0.56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8元(含税)。2024年,公司在中国、北美、欧洲的半挂车生产中心和制造工厂总共实现销量10.17万台各类半挂车。另外,公司为中国新能源重卡制造企业和头部的燃油/燃气重卡制造企业提供了各类专业上装总计2.5万台。
中集车辆
分红
半挂车
人民财讯
李在山
03-25 21:01
深夜,全线下跌!降息预期有变!
深夜,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欧洲股市也集体走低。截至发稿,道指跌0.33%,纳指跌0.45%,标普500指数跌0.25%。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 Nikola跌超40%,公司在特拉华州法院申请破产。根据法庭文件,其上市资产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负债在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文件凸显了这家电动和氢动力半挂卡车制造商面临的现金减少、销售放缓和股价暴跌等困境。 中概科技龙头也受到影响,美团跌超6%。百度集团、拼多多、网易、腾讯控股等均跌超1%。 欧洲主要股指也集体走低。截至发稿,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75%,法国CAC40指数跌1.21%,德国DAX指数跌1.53%,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跌幅扩大至1%。 英国通胀率突然飙升英国通胀率突然飙升,给市场和央行打了个措手不及。周三,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创下10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2.8%和上月2.5%的涨幅。另外,英国1月份核心通胀率(剔除能源、食品、酒精和烟草后)从上月的3.2%升至3.7%。英国央行衡量国内通胀压力的关键指标服务业通胀率也从4.4%上升至5%。 Capital Economics副首席英国经济学家Ruth Gregory表示,如果通胀上升趋势比预期更持久,可能会导致降息速度放缓或幅度减小。 数据公布后,交易员下调英国央行宽松押注,料年内进一步降息的幅度不超50个基点。 欧洲央行:很快将讨论暂停降息欧洲央行执委Schnabel最新表示:“欧洲央行很快将不得不讨论暂停或完全结束其降息行动。我们越来越接近可能不得不暂停或停止降息的时刻,我们需要开始这一讨论。” 他说道:“官员们应该在3月会议上讨论是否从决策后的声明中删除关于货币政策仍在限制欧元区经济的措辞。我并不是说我们的货币政策不再具有限制性,我想说的是,我不再确定它是否仍然具有限制性。中性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但它不太适合确定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 此前,欧洲央行管委伊莎贝尔·施纳贝尔也表示,欧洲央行可能很快需要讨论暂停甚至结束降息行动。 施纳贝尔的言论导致交易员减少了对欧洲央行进一步宽松的押注。投资者目前预计该央行2025年将再降息72个基点,低于她发言前的76个基点。市场普遍预计,欧洲央行下个月将进行自去年6月以来的第六次降息,但之后的决策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官员希望支撑欧洲低迷的经济,以避免通胀低于2%的目标,而另一些官员则认为不应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掩盖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
证券时报·e公司
02-19 23:33
中集安瑞科拿下沙特化工巨头气体储存工程6000万订单
近日,中集安瑞科(3899.HK)旗下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简称“荆门宏图”)与沙特阿拉伯化工巨头SABIC签订多个4750立方米丁二烯球罐项目订单,正式进入沙特阿拉伯气体储存工程市场,也是唯一一家中国球罐企业入围SABIC全球供应商名单,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树立了新标杆。根据合作协议,荆门宏图将为SABIC在沙特阿拉伯工业城市朱拜尔的“AMIRAL”项目提供气体储存产品及配套服务,用于支持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合同总金额超过人民币6000万元,涵盖产品供应、项目管理、设计、材料供应、预制、安装维护等全系列工作。这是荆门宏图在沙特阿拉伯落地的首个工程类项目,也是公司在中东市场多元化业务布局的重要里程碑。SABIC是全球领先的多元化化工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石化产品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业务范围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此次合作中,荆门宏图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工程建造能力,成功通过SABIC及其指定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严格评审,成为唯一一家入围SABIC全球合格供应商名单的中国球罐企业,标志着公司产品及工程建造能力获得沙特行业龙头认可。沙特阿拉伯是中东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气体储运市场潜力巨大。中集安瑞科此前已在当地市场销售了多台低温半挂车、罐箱和储罐产品,此次工程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当地市场的地位。荆门宏图总经理涂小红表示,此次中标对公司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它不仅为公司搭建了更高的展示平台,提升了公司海外品牌影响力,还通过参与该项目,全面淬炼了公司的项目投标能力、ASME标准设计能力以及中东地区施工执行能力,为后续承接更多国际项目筑牢根基。业内人士指出,中集安瑞科此次成功进入沙特阿拉伯气体储存工程市场,不仅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也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中集安瑞科有望在中东及全球市场实现更大突破,为中国制造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集安瑞科
化工
沙特
证券时报·e公司
康殷
02-13 21:16
31项明星产品背后:中集全球视野下的“质胜”之道|洞见价值·港股新质生产力巡礼
编者按: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积极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吸引了大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企业赴港上市。本报今起推出“洞见价值·港股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选取港股市场上新经济领域的龙头公司,全方位呈现港股公司在引领前沿科技、破解技术难题方面的成果成效,敬请关注。2024年初,一艘名为“开拓者1号”的巨轮在茫茫大海上破浪前行,搭载着数千辆国产新能源汽车驶向欧洲,开启了“国车自运”的新时代。这是首艘由国内船企建造、专门用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汽车运输船。而建造这艘船的企业叫中集来福士,是中集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站在全球绝大多数码头,目光所及,无论是运输船、集装箱,还是穿梭其中的半挂车,都能看到中集集团的影子。“只要是‘国家有需求、行业有短板、中集有能力’的产业,中集就会考虑进入。”中集集团董秘吴三强说。从一块钢板,到一个集装箱,再到31项横跨“海陆空”的明星产品,40多年的时间里,中集集团如何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年营收超千亿元、载着“中国制造”驶向全球化海洋的企业巨轮?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了深圳蛇口寻找答案。以集装箱为镐,挖出发展“矿道”在离中集集团总部大楼不远处的蛇口时间广场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标语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改革开放之初诞生于深圳蛇口的口号。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正式成立,轰动全国的蛇口开山炮炸响,而中集集团的总部大楼就位于第一声开山炮炸响的地方。对中集集团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贯穿了企业的发展脉络。1981年1月,中集集团在深圳蛇口破土动工之后,没多久就遇到了国际航运市场的严冬,没有订单,企业徘徊在破产边缘。生死存亡之际,时任公司生产部经理的麦伯良等骨干主动向董事会请缨,希望保留公司、自主经营,以图东山再起。吴三强向记者表示,当时公司只剩下59人。没有业务就一家一家敲客户的门,什么活都接,拼命加班和时间赛跑,做了各种和钢结构相关的产品,终于保住了公司的“火种”。随后在国际航运市场回暖等因素的助推下,中集集团跨越了企业发展的“生死线”。这次危机让中集集团意识到,当行业风险来临之时,只有业内一流企业才有应对风险的底气。这坚定了中集集团深耕集装箱业务,把它做到全球第一的决心。面对集装箱市场被日韩垄断的竞争格局,中集集团深耕技术突破封锁,在全球市场突围。1996年,中集集团集装箱产量占到全球20%,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到了今天,全球几乎每两个集装箱,就有一个是中集集团制造。在中集集团的引领下,中国集装箱产业链实现了100%国产化。吴三强表示,中集集团在自主安全供应体系上发力,和钢材、油漆、地板等集装箱上游供应链开展广泛技术合作,实现了产业上游供应链100%国产化。“目前我们的集装箱业务在夯实行业龙头地位的基础上,还在引领行业向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吴三强表示。在轻量化上,中集集团首创高强度轻量标准海运干货集装箱,相比传统集装箱屈服强度提高了50%、抗冲击凹陷能力提高50%、抗腐蚀性提高25%、产品钢材重量能减轻约10%,有效提升了集装箱载重量。在智能化上,吴三强表示,中集集团联合华南理工、深圳大学等多家高校进行攻关,打造了行业内自动化程度最高、应用机器人最多的集装箱制造生产线,引领制造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中集集团旗下的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为例,已经先后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5G工厂”称号。以集装箱业务为“开山镐”,中集集团挖出了企业发展的“主矿道”,并引领着中国制造迈向技术自主和智能化的深处。锚定行业第一,百炼技术“精钢”对中集集团来说,集装箱并不是唯一的第一。吴三强表示:“2002年,我们进入了道路运输车辆产业。2005年左右,我们的半挂车已经做到了国内市场的第一。2007年,我们进军罐式装备,中集安瑞科旗下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单项冠军产品。2010年我们完成了对烟台来福士的收购,进入海洋工程领域,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做到了单项产品冠军……”如今,中集集团旗下已经有31项明星产品,横跨船舶、集装箱、商用车、海上平台、登机桥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是“海陆空”全覆盖。在这背后,中集集团也孵化出了中集车辆、中集安瑞科、中集来福士、中集天达、中集世联达、中集环科等多家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截至2024年9月底,中集集团已经有1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对很多企业来说,“多”和“精”往往是两难抉择,业务繁多就难以做深、做精。但中集集团却做到了“多”而“精”,每个业务都锚定世界第一,这背后是中集集团在技术上的“死磕”。以海上巨无霸“蓝鲸1号”为例,它由中集来福士制造,是目前全球最先进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助力中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蓝鲸1号”项目成立之初,面临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等诸多难题。整个“蓝鲸1号”研发设计团队只能用投入大量时间的苦功夫去弥补经验和技术上的不足,在9个月时间内完成了4000份船东审核图纸、1200份船级社审核图纸和2.5万条审图意见处理,最终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完成了大部分自主设计,掌握了钻井系统双钻塔、液压主提升、岩屑回收、超高压井控等多项新技术,让“蓝鲸1号”这样的国之重器得以问世。对机械制造业来说,只有“百炼”才能“成钢”。“机械制造行业不会像半导体、AI这些行业一样热度高,但它涉及很多基础性的难题。对基础性的难题,是需要一点一点花时间去攻克的。”吴三强表示。中集集团之所以能在多个行业炼出“精钢”、做到领先,离不开持续的技术攻关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吴三强表示,集装箱主要的制造工艺是焊接,它属于一种钢结构,而中集集团随后进入的半挂车,可以看作是“会动的钢结构”;再之后做的登机廊桥,涉及机电一体;海上钻井平台更是涉及非常复杂的海洋动力等多学科交叉。这40多年来,中集集团一路在积累关键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不断进化。做一行成就一行冠军,正是因为中集集团有明确的扩张主线,都聚焦机械制造领域。吴三强表示,中集集团判断是否要进入一个行业的标准是“国家有需求、行业有短板、中集有能力”,三条里面有一条不满足,那么就要重新考虑。“我们做的都是相关多元化,紧紧围绕物流和能源装备两大主线,不做跨界多元化。”他说。扎根全球市场,形成出海“舰队”各个业务“百炼成钢”、锚定第一,这意味着中集集团的视野从来不局限于国内市场:想当全球第一,首先要走向全球。自1987年开始,中集集团就开始开拓国际集装箱市场。最近三十多年时间,更是几乎以“一年一场海外并购”的速度加速全球化布局。“我们一直在走全球化路线,从全球市场拿份额,海外营收占比多年超过50%。”吴三强表示。在港股上市,为中集集团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助力。2012年,中集集团成为首家通过B股转H股方式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吴三强表示,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市场,企业在香港上市可以接触到头部国际投资机构,有利于改善企业股东结构和公司治理,也有助于企业的投资价值可以充分释放。同时,在香港上市也大大提高了公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不过他同时提到,港股上市公司目前也面临流动性不足、估值偏低等问题。成立之初那场“生死危机”带给中集集团的警示,除了在各行业做到一流之外,还有不依赖单一地区和单一市场。目前,中集集团凭借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抵御了集装箱行业周期性带来的风险,又通过扎根海外市场,平抑了单一地区的风险波动。2024年上半年,中集集团国外营收达430.79亿元,增速远超国内市场,国外营收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54.55%。“很多企业出海,只把自己的工厂搬到了海外,管理体系和供应链还是来自中国。但是如果把全球化作为起点,出海不只是为了躲避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话,就需要把企业的运营真正放到全球化框架下考虑。所以我们做很多产品都是放在全球角度,用全球供应链和人才,和全球供应商竞争。”吴三强表示。目前,中集集团的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分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实体企业超过了30家。尽管未来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强,但吴三强认为,中国的企业也在成长,已经能更好地应对全球贸易壁垒等挑战。中集集团这艘“企业巨轮”,带着中集车辆、中集安瑞科、中集来福士等“舰船”征战全球海域,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出海舰队”,无惧市场风浪,驶向更多的“全球第一”。不出海就出局开辟“安全航道”是关键不出海,就出局。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现状。近年来,中国企业掀起出海热潮,据《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2年位列全球前三,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8万家。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壁垒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更需要加快出海步伐,构建更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全球化布局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厚墙”。但是,出海之路“风急浪高”,一个失败的出海案例可能就会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拖入泥潭。对企业来说,出海这条路“走得稳”胜过“走得快”,开辟出海的“安全航道”成为了关键点。“安全航道”如何开辟?首先不能盲目出海与跟风出海,需要厘清思路。很多企业热衷于购买欧美破产企业,视它们为“香饽饽”。但这些欧美企业为何会陷入破产困境?有哪些积弊需要扫除?中国企业是否有能力完成整合让它们扭亏为盈?这些问题都要想清楚。以中集集团为例,2013年中集以5500万欧元收购了曾是德国最大、全球排名前五的消防车生产厂商齐格勒集团,后者在2011年因为反垄断调查被罚款,申请了破产清算。作为拥有超百年历史的传统家族企业,当时的齐格勒管理高度松散、卫星工厂各自为政,中集通过制定流程、强化管理、加强对齐格勒子公司管控等方式一扫积弊,助齐格勒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中集集团也凭此在全球消防车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其次,要建立本土化思维解决“水土不服”。跨国经营管理并不简单,不是把中国经验、管理方式原封不动搬到海外就行,企业要站在当地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商业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融入当地。还以齐格勒为例,中集集团在收购齐格勒的第二年,就花钱建造了齐格勒博物馆。博物馆展现了齐格勒的百年历史,成为了当地人的骄傲,也让齐格勒员工对中集的归属感、认同感大大增强。这样的“妙手”,离不开中集集团立足当地,用本土化思维经营境外企业。有了这样的本土化思维,才能构建起真正的“全球化思维”。2024年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02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出口总额达20.8万亿元,同比增长6.7%。在产品出口上,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在出海热潮中保持一份冷静和思考,才能让产业出海之路走得更稳、更远。责编:叶舒筠校对:吕久彪(证券时报)
新质生产力
港股
中集集团
证券时报
2024-12-03 08:16
中集车辆:“星链计划”目前已初显成效
人民财讯11月25日电,中集车辆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星链计划”目前已初显成效,在国内半挂车市场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实施“星链计划”,迭代业务组织,升级数字化系统,持续优化经销商与渠道,完成星链驻马店及扬州LTP中心的产线升级并投入使用。此外,公司表示,公司将“星链计划”的经验方式延伸,用“星链计划”类同的举措,调整国内的罐车业务,包括液罐车、粉罐车以及水泥搅拌车上装。强冠雄起计划于2024年9月启动,将通过整合旗下工厂的生产资源,进行生产组织结构性变革,推动罐车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中集车辆
人民财讯
刘良文
2024-11-25 09:37
湖北加快发展氢能产业 推动氢能领域企业上市
为抢占现代氢能产业制高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11月9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是,力争到2027年,以武汉为核心的湖北氢能产业布局初步成型,打造以电解槽、燃料电池等为核心的全国氢能装备中心,成为全国重要氢能枢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形成氢能应用推广示范。在产业规模方面,力争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氢气产值达到300亿元,氢能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400亿元。力争氢能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引进10家以上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创建6个省级及以上氢能产业创新平台,形成10项以上国家示范产业标准和规范;在氢能应用方面,落地一批绿氢制备项目,建成加氢站100座,氢气总产能达到150万吨/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突破7000辆,燃料电池船舶、航空器推广应用全国领先。《行动方案》提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构建多渠道氢能供应体系,支持南漳新天、湖北佳业等企业建设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支持宜化集团、武钢集团、荆门石化等企业充分利用现有氯碱、焦炉煤气、炼化等工业副产氢优势资源,提高制氢效率,降低制氢成本,建设一批氢源供应示范基地。同时稳步构建氢能储运网络,开展多种储运方式的探索和实践,依托中车长江等重点企业,提高高压气态储运效率,推动常温常压有机液态储氢产业化应用,加快降低储运成本;支持荆门宏图制造高压力大容积氢气储罐、半挂车及长管等氢能压力容器推广使用。在加氢网络建设上,依托中国石化、湖北交投集团等企业,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网络,对加氢站在规划调整、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鼓励新布点加油站同步规划建设加氢设施,加快布局“油气电氢”综合能源补给站。探索站内制加氢一体化、移动式加氢等加氢站新模式,支持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制加绿氢一体站。此外,加快氢能企业引育,加快培育一批氢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科技领军企业等。培植一批优质企业进入湖北“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名单,推动氢能领域企业上市。在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上,支持“武汉+襄十随孝”氢能装备带与“武汉+宜荆荆黄”氢能制造带协同发展,支持武汉市创建氢能产业核心示范城市,支持恩施州打造“华中氢谷”。组建湖北省氢能产业联盟,发挥车百链等供应链平台作用,联动氢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开展氢能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机遇,积极推动“湘鄂赣”和“鄂川渝”建立跨省氢能合作机制,构建“氢化长江”产业长廊。
中国石化
氢能
湖北
证券时报·e公司
刘茜
2024-11-10 19:34
美股全线下跌!特斯拉盘后涨超10%
隔夜欧美股市全线下跌,中概股下挫。 美股集体下跌道指、标普跌近1%,纳指跌1.6%。 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苹果跌2.16%,苹果春季新品被曝,包括M4版MacBook Air、新款iPad Air和iPhone SE;微软跌0.68%;英伟达跌2.81%,该股市值一夜蒸发9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51亿元);谷歌跌1.43%,亚马逊跌2.63%,Meta跌3.15%,特斯拉跌1.98%。 特斯拉股价盘后一度大涨超10%,财报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盈利超预期,马斯克预测明年特斯拉汽车销量增长20%—30%。 马斯克表示,Cybercab将于2026年实现大规模生产,目标是每年至少生产200万台。马斯克表示,预计公司将于2025年在美国得州和加州推出网约车业务(共享出行服务);公司正在等待监管审批。 马斯克表示:“用不了多久,我们每年就能交付100吉瓦时的固定存储设备。” 马斯克表示,当特斯拉的廉价电动汽车车型面世时,单价将低于3万美元;特斯拉不会生产缺乏无人驾驶版本的廉价车;常规的单价2.5万美元电动汽车将“毫无意义”。 特斯拉CFO Vaibhav Taneja表示,“三季度单位车辆的成本创历史新低,那将是我们注重的一个趋势,承诺公司将继续侧重于降成本;由于FSD功能的发布,汽车业务利润率有所提高。” 特斯拉CFO表示,考虑到当前经济环境,第四季度维持汽车利润率将面临“挑战”;虽然特斯拉纯电动半挂式卡车Semi仍然处于试生产阶段,但需求相当强劲。 麦当劳大跌超5%,美国CDC周二表示,该公司的“足三两”(Quarter Pounders)牛肉汉堡与该国西部的一场大肠杆菌疫情暴发有关,已导致10人住院,1人死亡。 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20%。拼多多跌超4%,阿里巴巴、百度跌超2%,爱奇艺、腾讯音乐、微博、网易跌超1%,京东、蔚来、哔哩哔哩小幅下跌。理想汽车涨超3%,小鹏汽车涨超1%。 富时A50期指连续夜盘收跌0.68%,报13565.0点。 欧洲三大股指全线收跌。 国际贵金属期货大幅收跌,COMEX黄金期货跌1.12%报2729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跌3.3%报33.885美元/盎司。 WTI 12月原油期货收跌0.97美元,跌幅1.35%,报70.77美元/桶。布伦特12月原油期货收跌1.08美元,跌幅1.42%,报74.96美元/桶。 美联储公布经济景气状况褐皮书美联储周四公布的经济景气状况褐皮书报告(简称“褐皮书”)称,美国通胀持续放缓,多数地区价格温和上涨。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通货膨胀继续缓和,据报告,大多数地区的销售价格以轻微或温和的速度增长。不过,鸡蛋和奶制品等一些食品的价格涨幅更大。许多地区的房价小幅上涨,租金则持平或略有下降。 许多地区都注意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在上升。投入价格总体适度上涨。来自多个行业的受访者指出,保险和医疗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更为严峻。多个地区报告说,投入价格普遍比销售价格上涨得快,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率。 褐皮书指出就业人数略有增加,半数以上地区报告有所增长。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总的来说,在报告所述期间,就业人数略有增加,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报告略有或适度增长,其余地区报告很少或没有变化。许多地区报告人员流动率低。 据报道,裁员仍然有限。对工人的需求有所缓解,招聘主要侧重于替代而非增长。工人的可用性有所提高,因为许多受访者报告称,找到他们需要的工人变得更容易了。 有分析师表示,美联储褐皮书调查显示,从9月到10月初,美国经济活动变化不大,企业招聘增加,这延续了近期的趋势,强化了美联储将在两周内选择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此外,美联储对经济健康状况的最新调查也显示,通胀压力继续缓和。在11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之前,经济,尤其是通货膨胀,仍然是选民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
证券时报·e公司
2024-10-24 07:50
公司电动缸已配合科研院所完成前沿开发,油气弹簧保持高速增长;尿素价格已是低位,磷石膏循环利用占比已超50%——1022调研日报
今日内容: 1、公司电动缸已配合科研院所完成前沿开发,油气弹簧保持高速增长。 2、尿素价格已是低位,磷石膏循环利用占比已超50%。 3、上半年订单增幅明显,膜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24-10-22 16:47
中集车辆:新能源头挂一体混凝土搅拌半挂车已完成客户试用
人民财讯10月15日电,中集车辆(301039)10月15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新能源头挂一体混凝土搅拌半挂车按照整车一体化正向开发原则快速推进,已经完成产品研发与客户试用的工作,达成预期节油率目标,产品性能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并在推进下一步小批量交付。
中集车辆
新能源
人民财讯
许擎天梅
2024-10-15 21:06
共搜索到
137
篇相关资讯,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公告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公告,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视频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 暂无数据 -
热门文章
中国研究机构开源跨本体“具身大脑”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亮相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礼来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记能达®在华上市
地平线累计交付智驾方案超770万套
中信证券:各个金融子板块均存在政策引导预期改善的投资机会
更多
18:30
恒瑞医药:子公司药物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
18:18
唐德影视:2024年亏损2783.14万元;证券简称拟变更为“华智数媒”
18:10
普冉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18.04亿元 同比增长60.03%
18:00
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线,公开算法原理、治理体系
17:43
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
17:40
广大特材:一季度净利润预增1504.79%左右
17:39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在京召开
17:31
派林生物:与晶泰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7:26
新华制药: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33% 拟每10股派发2.5元
17:19
C909飞机首次交付老挝航空
17:19
扬杰科技: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5% 拟10股派发4元
APP
公众号
寻求
报道
帮助
反馈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