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快讯
解读
股市
港股通
视听
专题
行情
数据
公众号
APP
电子报
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
搜 索
综合
股票
资讯
公告
视频
共查询到
14
篇相关资讯
股票
股票名称
现价
涨跌
涨跌幅
振幅
最高
最低
成交金额
操作
共搜索到
0
只相关股票,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资讯
中国自主研发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投运
人民财讯3月22日电,3月22日,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港站远程操控台,车站调度人员通过智能调车系统,控制双源制机车推动载有5394吨煤炭的列车精准停靠到对位点,开始翻车作业。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正式投入运营。(中国新闻网)
国家能源集团
朔黄铁路
智能调车系统
中国新闻网
03-22 18:42
佳讯飞鸿签约朔黄铁路2024年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研究项目
人民财讯12月13日电,近日,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讯飞鸿”)成功签约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2024年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应用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助力朔黄铁路开发新一代业务数据智能查询、分析软件,提高数据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降低数据应用时间及人力成本,使信息资产效能最大化,赋能业务决策与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佳讯飞鸿
铁路
交通运输
人民财讯
周映彤
2024-12-13 12:40
广哈通信成功中标朔黄铁路数字调度系统设备项目
人民财讯6月12日电,近日,广哈通信成功中标朔黄铁路数字调度系统设备项目。朔黄铁路是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是中国西煤东运的能源骨干专线,是目前世界上设备最先进、运输效率最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好的重载铁路之一。本次项目将数字调度系统改造为铁路多媒体调度通信系统,可实现“智慧朔黄”场景化调度指挥业务,满足朔黄铁路“运管维”一体化需求。
广哈通信
通信
铁路
人民财讯
刘良文
2024-06-12 19:22
全球首创技术×3!我国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
人民财讯5月10日电,记者从中国中车集团了解到,我国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5月9日在湖南株洲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运输装备领域取得了又一项重大技术突破。这台八轴制式的“钢铁巨人”,是目前全球最大功率的永磁直驱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单台最大牵引功率可达10400千瓦,相比同轴数的传统电力机车,单台机车的单趟运量可提升近1200吨,综合年运量可提升近28万吨。据介绍,该机车具备三大全球首创技术。机车应用了全球首创的大功率碳化硅变流器,搭载了全球首创的大转矩永磁牵引电机,还采用了全球首创的大牵引力直驱转向架做承载。该机车下线后,将用于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的重载运输,助力能源保供。(央视新闻)
中国中车
交通运输
电气设备
央视新闻
2024-05-10 10:43
总长超4公里!我国最大货运重载列车顺利到达黄骅港站
人民财讯4月20日电,今天(20日),总长超4公里、载重3万吨级的货运重载列车,从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肃宁站出发后,顺利到达黄骅港站。这是目前我国铁路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重载列车。(央视新闻)
货运
铁路
交通运输
央视新闻
2024-04-20 13:39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港口、铁路卸运煤量均实现了增长
人民财讯11月26日电,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多地港口、铁路卸运煤量均实现了增长。在“西煤东运”重要能源通道大秦铁路,截至10月份运输煤炭已超35007万吨,同比增加1224万吨。在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调度中心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在协调发运列车,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煤炭运量31036万吨,同比增加1281.3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调度室副主任赵海军表示:四季度以来,我们保持日均运量107万吨以上,日均上线运用机车265台以上,刷新2万吨重车月度开行、单日煤炭运量、单月运量等运输指标纪录18项次。(央视新闻)
煤炭
交通运输
大秦铁路
央视新闻
2023-11-26 09:58
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 轨交产业改造市场空间巨大 智能化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之一
交控科技(688015)是首批在科创板上市的25家企业之一,公司深耕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日前,交控科技宣布自主创新移动闭塞系统首次应用到重载铁路领域,实现列控系统的重大技术突破引来了业内高度关注。对此,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老兵”,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接受了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的专访。他认为,移动闭塞系统应用在重载铁路领域,无疑将为公司带来全新的千亿级新市场。“这次的朔黄重载铁路,按照规律,将在未来3-5年发挥效益。除了城轨和重载铁路等新建线路项目,改造项目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据测算,到2025年,全国将有100条线面临改造和升级,市场存量巨大。”谈及轨道交通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郜春海认为,随着新兴信息技术和城轨交通业务深度融合,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自主化也是我国轨道交通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化和自主化成趋势“中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此前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控制,关键技术缺失,为解决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卡脖子’的问题,交控科技应运而生。实际上,交控科技是从大学孵化出来的,从一个基金项目到科技攻关计划,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深耕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上市企业。”谈起交控科技的发展历程,郜春海向记者娓娓道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启动“新基建”计划,轨道交通类基建项目成为了各地方政府的重点投资领域。按照“十四五”规划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需求仍处高位,既有线路改造方面需求剧增,同时城际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也将成为新的发力点。对此,郜春海认为,在未来10到15年的过程中,轨道交通还将会保持快速发展的空窗期。“这段时期将会成为我们进行技术迭代以及创新应用的最好和难得的机会。交控科技将在此期间,利用目前新基建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城轨信号系统的技术水平。”谈及如何看待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趋势?在郜春海看来,未来趋势之一就是智能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和城轨交通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城轨交通数字技术应用,推进城轨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另一个趋势就是自主化。通过持续不断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建设,完成城轨交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强力助推交通强国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交控科技是首批在科创板上市的25家企业之一,公司方面登陆资本市场已近2年,上市给公司带来哪些帮助?未来将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郜春海直言,上市使得公司成为公众公司,对于公司的治理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促使公司管理和治理结构越来越规范。此外,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建设,以及整体综合实力。更是聚集了一批上下游优秀合作伙伴,协同推动行业发展。“资本市场给有想法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资金支持,使得企业可以持续创造价值。对于交控科技,上市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持,助力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新的起点,公司将借用资本力量,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深耕轨道交通信号产业。”他强调。3-5年发挥效益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重载移动闭塞技术发布及开通会在石家庄举行,标志着朔黄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采用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性进展。移动闭塞是国际铁路公认的提升安全指标和提高运输效率的最优列控制式,而交控科技是该技术的总负责和核心技术提供商。“该技术不仅填补了我国重载铁路移动闭塞技术领域空白,而且大幅提升重载运输自动化水平,同时必将产生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郜春海说,国能朔黄铁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采用移动闭塞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进一步克服运输能力瓶颈制约,将引领我国传统重载铁路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力提高我国重载铁路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据了解,移动闭塞系统技术的运用,可实现列车平均发车间隔由原来11分钟缩短至7.3分钟,发车间隔缩短了34%;朔黄铁路全线完成移动闭塞改造后年运量可提升4000万吨;可降低信号系统设备综合维修成本约20%,对减轻行车人员、维护人员劳动强度等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项技术的重大突破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量的影响也备受市场关注。对此,郜春海告诉e记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任何一个新技术,红利大概在10到15年。“第3代CBTC系统2010年正式开通应用,到目前交控科技各技术的市场情况来看,第3代CBTC占比20%,第3.5代I-CBTC占比50-60%,第4代FAO占比30-40%,从整个迭代的关系可以看出,红利大概是10-15年。”根据郜春海的经验测算,朔黄重载铁路已经过8年攻关,按照规律,将在未来3-5年发挥效益。“根据这套逻辑和模型,公司要持续创新,研究最前沿的技术,把握未来发展的机会。数据显示,国际重载线路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随着重载移动闭塞系统在国能朔黄铁路的应用,将为公司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除了城轨和重载铁路等新建线路项目,改造项目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据测算,到2025年,全国将有100条线面临改造和升级,市场存量巨大。”他说。
交控科技
轨道交通
铁路
证券时报·e公司
曹晨
2021-07-09 10:17
我国重载铁路技术领域再获突破
人民财讯6月19日电,6月19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重载移动闭塞技术发布及开通会在石家庄举行,朔黄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采用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性进展。(新华社)
铁路
交通运输
新华社
2021-06-19 14:34
实地探访中国煤运第一大港:每小时运煤8000吨、年吞吐量超2亿吨
今年进入冬季以来,随着北方采暖负荷逐步加大,南方空调设备利用率增加,电厂的耗煤量大幅上升,煤价持续上涨。煤炭市场呈现火热之势,“保供应、稳煤价”成为近期关注话题。12月26日,界面新闻来到了位于河北省渤海之滨的黄骅港,实地探访了中国煤运第一大港的煤炭运送情况。黄骅港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运输港,位于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处。它是朔黄铁路直通港口,也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主通道之一,主要负责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的下水外运工作。界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轮船靠泊在黄骅港煤炭码头装运电煤,运煤效率最大为8000吨/小时,一天一夜装满一艘船,日装船60万余吨。煤炭堆场垛位,取料机进行作业。摄影:席菁华黄骅港煤炭码头拥有17个装船泊位,13台翻车机,13台装船机,48个筒仓,120余个堆场垛位,年吞吐量达2亿吨级。这些煤炭源源不断地从陕西、内蒙等地运来,再被装船运送至南方各大电厂。据界面新闻获悉,今年黄骅港的煤炭下水量已超过2亿吨,再度超越秦皇岛港成为中国最大煤运港口。国家能源集团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主要负责国家能源集团的煤炭下水业务。神华黄骅港务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企业,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0%,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0%。界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黄骅港的煤炭装运已经实现自动化,翻-堆-取-装各环节实现智能管控,港口厂区内除了几名点检人员,均实现智能装船运作。满载煤炭的火车缓缓驶入翻车机房。摄影:席菁华在翻车机房,煤炭进入港区后,一节节满载煤炭的火车由机头牵引,缓缓驶入。到达预定地点后,四节货箱被翻车机抓取,同时翻转160度,在翻转过程中,翻车机干雾除尘设施随即启动,洒水抑尘。煤炭瞬间卸入煤坑,落在履带上,再被运送至船只上。这一翻转过程,共用时45秒钟。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目前,黄骅港煤炭码头煤炭库存150余万吨,“库存较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由于港口装卸效率和电煤周转率提升”。他告诉界面新闻,今年黄骅港煤炭码头煤炭卸车效率,较以往提高了10%左右。煤炭由皮带送至运输船。摄影:席菁华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黄骅港煤炭码头煤炭吞吐量低迷,较原计划的吞吐量目标减少816.7万吨。7月,黄骅港煤炭码头煤炭吞吐情况回暖。据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介绍,当月黄骅港日均装船62万吨,装船量创历年最高水平。煤炭堆场垛位,取料机进行作业。摄影:席菁华7月,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完成煤炭装船1963.1万吨,较月初追回年进度计划欠量269万吨,超过装船历史最高纪录153万吨;完成卸车1983.3万吨,超卸车历史最高纪录108万,吞吐量创月度生产历史新高。以此计算,平均每9分钟,就有一列满载列车驶进黄骅港,每天有超过13艘5万吨级的巨轮从黄骅港出海。煤炭被运送至船舱。摄影:席菁华8月,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完成煤炭装船1976.5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11月,该港口完成煤炭装船1806.3万吨,超计划26.3万吨;完成煤炭卸车1726.3万吨,超计划36.3万吨。上述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虽然上半年较原计划吞吐量“欠账”800多万吨,但下半年全部补回来了,还较计划多运送了400余万吨煤。今年11月以来,动力煤价格屡创新高。据商务部监测,当月全国煤炭价格环比上涨1.3%。12月3日,动力煤现货价格已突破640元/吨,较4月中旬的低谷时期上涨近三成。动力煤价格高企,主要受经济复苏叠加采暖到来,煤炭采购进入旺季,煤炭需求不断抬升影响。此外,市场短期供应不足,加速了煤价上升。目前,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地的安全监察强度依旧不小,供给受限明显;港口库存、煤企库存仍处于低位。国家能源集团由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组而成,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国家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是中国第四大能源央企,仅次于国家电网、中石油和中石化之后。2019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量5.1亿吨,煤炭销量6.7亿吨,发电量9690亿千瓦时,铁路运量4.6亿吨。(界面新闻)
煤运
煤
煤炭
界面新闻
2020-12-29 15:27
蒙华铁路完成铺轨 中国煤炭运输格局将变
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项目(以下简称蒙华铁路)于7月2日铺到江西省吉安站接轨点,标志着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完成全线铺轨,蒙华铁路将于10月1日全线通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今日发布上述消息。国铁集团称,蒙华铁路聚集了国内建筑行业知名工程承包商,参建单位30多家,蒙华铁路铺轨首次采用在钢轨上打焊工钢印的方式,以确保每条轨道焊接质量实现终身可追溯。蒙华铁路由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蒙华铁路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公司由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投)、中国神华、中煤能源等16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其中中国铁投代表国铁集团持20%股份,为蒙华铁路控股方。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投交通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各持股10%。蒙华铁路是中国在高速铁路时代修建的唯一一条国家干线重载货运通道铁路,全长1814.5公里,跨越蒙、陕、晋、豫、鄂、湘、赣7省区,起点为中国煤炭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三西”地区(内蒙古西部、陕西和山西),贯穿长江中游城市群,衔接多条煤炭集疏运线路,是点网结合、铁水联运的大能力、高效煤炭运输系统,是继大秦铁路之后中国又一条超长距离运煤大通道。供需矛盾突出中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而煤炭消费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南方地区。“下水煤”主要通过东西向的铁路或公路通道运达港口;“直达煤”主要通过南北向的铁路通道运输,由此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主要运输格局。《2018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6.8亿吨,煤炭生产重心继续向“三西”地区集中,晋陕蒙新四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的74.3%,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其他原煤产量较多的省份包括贵州、山东、安徽、河南和宁夏等地,总体来看,原煤产量较高的地区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南部和东部的原煤产量较小。国铁集团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16年煤炭生产企业开始执行供给侧改革政策后,各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产量减少。“尤其中东部地区省份原煤产量削减幅度较大,煤炭产量越来越向‘三西’地区集中。”他说。而从煤炭消费需求上看,中东部地区煤炭消费缺口正在持续扩大。《2016~2017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煤炭消费量3.06亿吨,煤炭消费缺口2.17亿吨,占消费量的71%;2016年三省煤炭消费量3.07亿吨,消费缺口扩大至2.62亿吨,占消费量的比例提高至85%。供需区域结构发生变化,对煤炭运输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国铁集团人士对记者表示,中部地区由煤炭调出省变为煤炭调入省;江苏、广东等煤炭需求不断扩大,对铁路煤运能力提出了很大考验。格局将变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601006.SH)人士对记者表示,所谓西煤东运,也就是下水煤,当前有两个最佳运输方案:一是大秦铁路(山西大同至河北秦皇岛港);二是神华集团运营管理的重载线路朔黄铁路(山西神池至河北黄骅港);北煤南运,也就是“直达煤”,由于在蒙华铁路通车前,中国南北方向没有煤运干线通道,国铁集团只能挖潜提效,尽量提升运力,运输需求缺口长期位于高位。中国铁路总公司货运部主任赵峻在2018年12月5日举行的2019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发言曾表示,预计2019年国家铁路煤炭运输量将达18.1亿吨,占货运总量的比重超52%,中铁总货运增量形势严峻。2018年,中铁总货运依靠主打“六线六区域”超额完成2亿吨货运增量目标,2019年,“六线六区域”仍是货运量的关键。国铁集团人士对记者说:“‘六线六区域’通道能力已近饱和,在线路通道能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突破是国铁集团面临的严峻问题,难度空前。”所谓“六线六区域”是指:大秦、张唐、瓦日、侯月、西合和兰渝六线;山西、陕西、蒙西、新疆、沿海和沿江六区域。而适时开通的蒙西铁路将彻底解决长期存在的“直达煤”需求矛盾。国铁集团人士对记者表示,蒙华铁路2020年计划完成运量6000万吨,而长期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年,也就是说将达到全国煤炭运量的九分之一,“北煤南运”运输能力将会大幅提升,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大秦铁路人士对记者表示,以大秦线为例,该铁路由太原铁路局一家运营,运输程序简单,速度快,中间不需解编再编组,但一列从大同开往秦皇岛的重载列车也要11个小时才能抵达港口,再从港口卸运装船,水运至南方港口再转陆运至煤炭消费地后,全部运输时间可能长达3~4天,遇到运力资源紧张时,时间更不可控。“如果改由蒙西铁路直接陆运至中国南方目的地,中途不解编,不到24小时即可到达,且过程安全,时间可控,成本降低。”他说。蒙华铁路运输装备方面,国铁集团人士对记者透露,国铁集团计划在蒙华铁路上使用超长重载列车,目前正在做机车车辆选型、开行模式制定、设施设备建设的相关工作。并以阶段运量目标为导向,明确机车车辆配备规模,提前确定装备检修整备布局,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西安铁路局目前已下发通知,计划调整集团公司运输生产力布局,明确蒙华铁路相关单位管理关系,加快靖神铁路、中煤王家岭专用线,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基地等配套集疏项目建设,实现与线路同步开通,为蒙华铁路正式通车做好准备。“蒙华铁路通车后,包括天津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在内的环渤海各港口争抢‘三西’煤炭的矛盾将不复存在,铁路有望再次主导煤炭运输话语权。”上述国铁集团人士称。(中国经营报)
煤炭
运输
大秦铁路
中国经营报
2019-07-08 13:20
共搜索到
14
篇相关资讯,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公告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公告,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视频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 暂无数据 -
热门文章
亿航智能EH216-S相关运营航司获得运营合格证(OC)
碧桂园:2024年总收入约2528亿元
中科院泛半导体装备技术团队等到访TOP芯联
中际旭创回应缅甸地震对公司泰国工厂的影响
今年前两月物流运行数据公布:开局平稳 结构性调整更趋明显
更多
07:07
新股提示:泰禾股份、信凯科技今日申购
07:07
俄称打击乌安全局和乌情报总局临时部署点
22:36
俄国防部:已控制顿涅茨克地区扎波罗热定居点
22:23
胜宏科技(越南)有限公司举行奠基仪式
22:07
中信建投:MCP生态边界有望进一步拓展 加速AI产业发展
21:51
优必选:预计今年工业人形机器人、仿真人形机器人等将实现规模化订单交付
21:38
中央网信办:依法严厉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持续增强网络执法震慑
21:32
优必选:2024年总收入13.05亿元 同比增长23.7%
21:21
勤上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1:09
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集结赴缅甸开展地震救援
21:06
广东茂名市高州市发生3.0级地震
APP
公众号
寻求
报道
帮助
反馈
回到
顶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