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快讯
解读
股市
港股通
视听
专题
行情
数据
公众号
APP
电子报
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
搜 索
综合
股票
资讯
公告
视频
共查询到
2
篇相关资讯
股票
股票名称
现价
涨跌
涨跌幅
振幅
最高
最低
成交金额
操作
共搜索到
0
只相关股票,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资讯
跌了4年,这个长坡厚雪赛道终于熬出来了!
创新药板块逆势反弹。近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深海科技等热门板块集体回调,已经连跌4年的创新药板块再度爆发。A股创新药指数单日上涨3.06%、港股生物科技指数大涨5.28%,其中创新医药股扎堆的不少港股公司股价纷纷创出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过恒生科技指数,成为港股市场表现最好板块之一。不少机构人士认为,在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创新共振下,港股创新药板块已经显现出转暖迹象,板块估值有望迎来扩张。创新药板块大幅反弹3月27日,医药生物板块强势拉升,创新药板块涨幅居前,其中荣昌生物、迈威生物-U、信达生物等涨超10%。截至收盘,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5%,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3.6%,港股创新药指数上涨5.67%,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上涨5.28%。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已经扩大至26.28%,超过恒生科技指数25.09%的表现。该指数成份股中的三生制药、昭衍新药、药明生物、荣昌生物等年内涨幅分别高达97.37%、71.12%、58.03%、54.51%,表现抢眼。在此轮医药反弹行情中,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分析,一方面得益于市场投资情绪的带动,另一方面也是宏观因素对医药行业的持续改善。2025年创新药凭借高景气度出圈。相较于AI制药的主题投资,众多A股、H股的创新药企业或将在2025年步入产品放量期,在历经多年的艰苦研发之后,中国创新药企业终于有机会迎来报表端收入的爆发式增长,这极大地有利于2025年创新药行业的行情演绎。消息面上,除诺和诺德和联邦制药的减肥药合作外,近期国产创新药频频放出对外授权交易公告,也对创新药板块股价反弹有催化作用。3月21日,和铂医药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3月25日,默沙东以最高17.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买下恒瑞医药的脂蛋白口服小分子项目,以获得HRS-5346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2025年以来国产创新药出海授权全球占比高达50%,体现我国创新药行业全球认可度。医药基金经理扬眉吐气3月27日,平安医药精选基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中银创新医疗、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华宝大健康基金等数十只医药主题基金单日涨幅超过了5%,其中多数基金净值不仅创下年内新高,还抹平了2024年基金净值跌幅。实际上,医药生物板块近年来表现不佳,持续低迷,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为例,该指数在2021年至2024年间连续4年下跌,被认为是A股市场表现最差板块之一。随着今年医药主题基金净值反弹,被投资者质疑了四年的医药基金经理终于扬眉吐气。以ETF为例,港股创新药主题ETF年内涨幅均超过20%,仅次于港股科技主题ETF的表现。在主动权益基金方面,多数医药主题基金的年内净值涨幅普遍超过了20%,成为仅次于机器人主题、港股科技主题基金的又一热门赛道。伴随医药主题基金的反弹,部分医药主题基金近3年收益开始陆续转正。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同为医药主题行业,港股创新药、A股创新药、中药等细分领域表现差异较大。如港股创新药主题ETF、中证创新药主题ETF、中证中药主题ETF的平均涨跌幅分别为25%、7%和-3%。创新药行业有望步入收入放量周期创新药行业基本面的逆转是该板块股价反弹的重要支撑因素。近几日多家创新药企发布2024年财报,板块总体业绩呈现高增长趋势。多家公司营收实现了高速增长。2024年,信达生物实现营收94.2亿元,同比增长51.8%,再创新高,上市以来首次实现了Non-IFRS利润和EBITDA转正的突破。百利天恒实现了营收端936.3%高增速。从利润端看,包括神州细胞、百利天恒、科兴制药等创新药企实现了扭亏,荣昌生物、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康宁杰瑞制药、再鼎医药、君实生物等均实现亏损收窄。中邮证券分析,叠加技术驱动行业繁荣发展,AI辅助药物研发有望使新药管线占比提升、成本降低,随着ADC、双抗、CAR-T等技术趋向成熟,相关产品销量表现亮眼。以及老龄化、慢性病负担加重,促使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走过研发周期,迎来产品周期,创新药行业有望在2025年步入收入放量周期,预计2025年创新药行业的行情会显著好于2024年。”周思聪指出,商保推进带来的支付端的改善和去年底大批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带来的创新药企国内医保市场的放量,将成为2025年创新药行业发展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整体来看,2025年三分之一的创新药公司有望开始盈利,在大品种纳入医保实现放量后,进入业绩释放大年。此后,周思聪预计2026年将有七成创新药企业盈亏平衡,2027年预计绝大部分创新药企业都将步入盈利期,可以投资创新药的资金范围大幅度拓展,边际增量资金逐步增加,将极大的改善创新的投资主体。“从短期看毛利率有望修复,长期营收将改善。”国金证券指出,驱动逻辑有三点:一是AI 赋能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振创新药企 IRR 水平;二是全球医药产业投融资活动回暖,2025 年美债利率中枢大概率下移,利于创新药企融资,改善现金流,如 2019 - 2021 年表现出色;三是财政发力,“丙类目录” 等政策发布、“社保注资” 减轻医保支付压力,推动创新药营收增速向上,毛利率修复。(券商中国)
创新药
港股生物科技指数
A股
券商中国
03-28 07:51
港股今日继续强势上攻!中国资产深夜狂飙!
进入甲辰龙年,港股在前两日强势上涨的基础上,今日更是迎来了大爆发。截至午间收盘,恒生指数涨幅扩大至1.87%,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69%,恒生国企指数涨2.05%。其中,食品零售、生物制药、半导体、汽车零部件以及房地产等行业板块迎来全线上扬。概念板块方面,白酒指数大涨16.28%、国内零售指数大涨6.85%、连锁酒店指数大涨超4.8%。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股市场,中国资产也普遍受到全球投资者追捧。当地时间2月15日,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95%。 提振终端白酒动销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朋友相聚的时刻。在此背景下,白酒消费需求大涨,进入传统消费旺季。今日早盘,Wind港股白酒指数大涨16.28%,其中珍酒李渡涨超16%,报8.65港元,成交额5091万港元。消息面上,根据酒业家此前多区域市场调研反馈,多地珍酒经销商在超额完成2023年度目标基础上,普遍完成了2024年度目标30%左右,动销开瓶均处于同价位酱酒较高水平,部分经销商追加20—50%的全年销售目标。方正证券认为,春节旺季望有良好表现为全年业绩奠定较强势能。该行预计全年收入望达84亿元(同比增速20%左右),Non-Gaap净利润望达20亿元(同比增速约25%+),开门红目标完成信心较强,全年销售仍有较大空间,四大品牌势能充沛。从行业角度看,浙商证券近期研报显示,春节终端动销旺季来临,各地终端烟酒店反馈动销趋势逐步向好,峰值较往年稍有延后,考虑到今年春节春运数据表现亮眼,返乡潮来临或有望提振终端白酒动销。分价格带来看,高端酒表现稳定,100—500元价位享受商务用酒恢复+大众用酒升级红利。假日经济爆发除了传统白酒消费,今年春节假期,各地热门餐厅等位上千桌、庙会大集人头攒动、多个景区门票售罄、县城住宿一房难求,这折射出全国餐饮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餐饮、酒旅消费的火热已经折射到了港股市场。今日早盘,华住集团大涨超9%,呷哺呷哺、九毛九大涨近5%,海底捞涨超4%,同程旅行涨近2%。消息面看,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处理的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持续增长。春节除夕至大年初五,共计处理交易153.8亿笔,金额7.7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0.1%。其中,餐饮、住宿、旅游、零售、影视娱乐等消费场景尤其受到青睐,同比增长均超过20%。2月15日,美团发布的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洞察显示,生活服务业实现“开门红”,春节假期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6%,较2019年增长超155%,四线以下地区消费同比增速最快,下沉市场迎来强劲回暖,成为激发假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具体来看,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61%,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订单量增长186%。旅游消费规模较2019年、2023年同期均显著增长。其中,家庭亲子客群的住宿订单同比增长超过70%。在住宿方面,同程旅行近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初一至初四,全国主要县城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20%。此外,春节假期前四天为出境游出发客流较为集中的时间段。数据显示,2月10日至13日,新加坡、曼谷、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均在300%以上,其中,新加坡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800%。新能源汽车维持高景气度 今日早盘,港股新能源汽车指数也大涨超5%,其中,五菱汽车涨超19%,零跑汽车、恒大汽车、小鹏汽车涨超6%,理想汽车、长城汽车以及比亚迪涨超3%。 近日,多家车企公布1月产销数据,整体来看,不少车企汽车销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同样亮眼。另一方面,多家车企1月出口维持高景气度。此外,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增长同样亮眼。 其中,华为鸿蒙智行旗下AITO问界全系1月共交付新车32973辆,环比增长34.76%,其中问界新M7是销量担当,1月交付达到31253辆;理想汽车2024年1月共交付新车31165辆,同比增长105.8%,自交付以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664529辆。零跑汽车1月共计交付新车12277辆,其中在1月10日正式开启预售的零跑首款全球化车型C10预订超2.35万辆。 2月8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203.5万辆,同比增长57.4%,环比下降13.9%。就新能源车来看,1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销量为66.8万辆,同比增长101.8%,环比下降29.5%。1月新能源车出口9.5万辆,同比增长27.1%,环比下降6.9%。 乘联会分析认为,2024年1月车市依旧可以说是实现了预期中的开门红走势,同比增长57.4%。不过,由于12月份有部分销量的透支,影响了1月份的销量,另外,1月份部分车型价格回升、促销减少,均是不利因素,导致销量环比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早盘,港股生物科技指数大涨3.7%,其中药明生物涨超12%,荣昌生物涨10.6%,康希诺生物涨7.5%。 消息面上,药明康德此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注意到有美国议员于2024年2月12日致函美国商务部、财政部和国防部,其内容有关公司。公司一向欢迎监管机构对所在行业的监管,公司过去亦多次成功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查。但是,公司强烈反对针对公司的误导性指称、不确实认定和未经正当程序的预判行动。药明生物也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并不是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信函中的相关陈述失实。中信证券认为,中国CXO企业已深度嵌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赋能全球新药的研发与生产,与全球药企客户实现共赢,造福于患者。短期海外政策的波动并不影响中国CXO企业的长期基本面逻辑,该行仍看好全球CRDMO龙头的地位,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 责编:张骞爻校对:廖胜超
证券时报·e公司
曹晨
2024-02-16 12:53
共搜索到
2
篇相关资讯,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公告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公告,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视频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 暂无数据 -
热门文章
亚泰集团投资成立环保科技公司 含发电业务
中国兵器装备:鼓励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采取增持回购等必要手段 持续巩固资本市场信心
帝尔激光:关税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有限
东方雨虹在上海成立国际贸易公司
三星半导体澄清:“三星晶圆代工暂停与中国部分公司新项目合作”说法属误传
更多
11:21
水产品概念异动拉升 大湖股份涨停
11:15
日本米价连续13周创新高 政府拟再投储备米
11:07
北鼎股份成立科技公司 含地产中草药购销业务
11:05
朗源股份等在杭州投资成立信息科技公司
11:04
国务院国资委公布6户中央企业外部董事职务变动
11:04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5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11:01
江苏召开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1:00
中炬高新成立电商公司 含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业务
10:58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
10:57
加拿大学者:美国关税政策损人害己 贸易战没有赢家
10:57
卓易信息:加征关税对公司海外业务没有影响
APP
公众号
寻求
报道
帮助
反馈
回到
顶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