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快讯
解读
股市
港股通
视听
专题
行情
数据
公众号
APP
电子报
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
搜 索
综合
股票
资讯
公告
视频
共查询到
58
篇相关资讯
股票
股票名称
现价
涨跌
涨跌幅
振幅
最高
最低
成交金额
操作
共搜索到
0
只相关股票,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资讯
长虹控股集团计划12亿增持及回购旗下上市公司股份
人民财讯4月9日电,4月9日,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虹控股集团”)拟通过增持及支持旗下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相结合的方式,以稳固资本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涉及资金总额预计最高达12亿元。当日晚间,长虹能源发布公告,长虹控股集团基于对旗下上市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计划在近期增持长虹能源股份;此外,四川长虹、长虹美菱及长虹华意分别发布公告,通过各自的董事长提议,推进实施股份回购。据长虹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公告信息,累计资金总额在5.5亿元至12亿元之间。
长虹控股集团
四川长虹
长虹能源
人民财讯
唐强
04-09 22:14
多家上市川企的国资股东宣布增持 合计金额最高达34亿元
4月8日晚,川投能源(600674)、成都银行(601838)、五粮液(000858)等多家四川上市公司披露了其国资股东的增持计划。在增持计划中,这些国资股东纷纷表示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对上市公司发展具有信心。合计算来,国资股东的增持金额上限约34亿元。据川投能源公告,其控股股东四川能源发展集团(下称“四川能发”)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上交所允许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5亿元(含),不高于10亿元(含)。此次增持不设价格区间,将根据川投能源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资本市场整体趋势择机实施增持计划。资金来源为四川能发的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四川能发于今年2月26日揭牌成立。该公司是经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战略性重组川投集团、省能投集团,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省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集团总资产超3900亿元,员工约3.8万人,现有装机规模3560万千瓦。截至目前,四川能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川投能源股票24.41亿股,持股比例为50.07%。对于此次增持,四川能发表示系基于对川投能源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和对上市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8日晚,成都银行也披露了国资股东的增持计划。据称,成都市国资委作为成都银行实际控制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坚决支持市属国企股东当好上市公司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积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成都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企业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成都欣天颐投资计划使用其自有资金,增持成都银行A股普通股,传递对成都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积极支持成都银行高质量发展,当好上市公司长期投资者。两家成都国资公司此次增持价格不超过成都银行除权除息后的历史最高股价17.59元/股。在上述增持价格上限范围内,其拟增持的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7958.87万股,不低于3979.44万股。增持实施期限为自4月9日起6个月内。估算下来,两家成都国资公司的增持金额上限近14亿元。五粮液(000858)也公告称,其收到五粮液集团《告知函》,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五粮液集团拟增持公司股票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五粮液集团此次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增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增持时间为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五粮液集团承诺将在上述实施期限内完成增持计划。截至目前,五粮液集团持有五粮液股票7.95亿股,持股比例为20.49%,系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五粮液集团及宜宾发展控股集团对五粮液的合计持股比例为54.92%。此外,四川长虹(600839)控股股东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下称“长虹控股”)8日曾对外表示,其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支持旗下上市公司严格依法合规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公司价值。长虹控股系绵阳市国资委下属企业。
川投能源
成都银行
五粮液
证券时报·e公司
曾剑
04-08 21:34
长虹控股集团: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提升公司价值维护投资者权益
人民财讯4月8日电,4月8日晚间,长虹控股集团官网发文称,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长虹控股集团称,近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的事项引发集团高度关注。当前,长虹控股集团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机遇,以“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并举,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字化转型,已构建覆盖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供应体系,在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布局日臻完善,对美直接出口业务占比较低,因此现行关税政策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影响处于可控范围。随着中国经济的光明发展,长虹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投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支持旗下上市公司严格依法合规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公司价值,通过大股东增持、股份回购等合理方式维护投资者权益,增强市场信心,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贡献长虹力量。
长虹控股集团
资本市场稳定
自主创新
人民财讯
唐强
04-08 17:10
长虹首创e-Flash放疗设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启动临床试验
人民财讯3月28日电,据长虹控股集团官微消息,3月27日,由长虹控股集团旗下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合作研发的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e-Flash)临床试验项目启动会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e-Flash作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创新放疗系统,可精准用于浅表层或浅层病灶的治疗,具有低毒副作用、剂量精准控制、照射时间短、治疗窗口大等特点。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国滨指出,e-Flash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验证和评价环节,是我国科研团队在FLASH放疗系统技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工程中的重大突破。
长虹
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人民财讯
唐强
03-28 12:57
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调研长虹 探索数据流通与可信空间发展新路径
人民财讯3月11日电,据长虹控股集团官微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所长助理郭宏杰一行赴长虹控股集团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围绕数据流通应用场景创新、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郭宏杰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同长虹在数据知识产权、可信数据空间安全认证与数据流通利用信任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沟通及合作,长虹控股集团党委委员侯宗太表示希望形成切实的合作,共同支撑国家和地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携手赋能行业应用场景。
电子
知识产权
工信部
人民财讯
唐强
03-11 14:23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促进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 柳江证券时报记者 唐强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聚焦“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建设,提出多项建议。柳江表示,可信数据空间是规模化数据流通利用的“中国方案”,是平衡数据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对AI技术应用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应用落地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是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呈现集中化规模化趋势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基本建成广泛互联、资源集聚、生态繁荣、价值共创、治理有序的可信数据空间网络。柳江指出,我国可信数据空间政策与市场层面向好,重点领域规模化发展。2023年,中国数据空间市场规模为40.2亿元,同比增长24.4%,整体产业具备一定市场基础且规模有望持续增大。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等地均已开展数据空间建设,行业整体呈现集中化及规模化趋势,政务、金融、工业三大数据空间建设重点领域占比超过52.5%。长虹早在2021年即关注数据流通利用产业需求场景和可信数据空间相关技术趋势,深入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与标准化工作。2023年,长虹联合深圳数据交易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数鑫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国内首笔基于数据空间技术的场内数据业务合作,打造出我国首个智能制造领域数据空间应用案例,这标志着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正式实现国产商业化落地。“多方数据跨界融合需求明确,大规模数据流通利用场景仍在探索。”柳江表示,目前,数据流通利用以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开发利用为主,依赖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规模化利用尚未形成,对AI技术应用的支撑效果尚不明显。柳江进一步指出,算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生态亟待建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批建设智算中心超250个,结合网络基础设施,为数据流通利用网络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条件。借鉴欧盟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的发展经验,规模化的数据流通利用,需要围绕行业和领域的独特需求,构建不同主体基于市场化逻辑的数据连接。目前,长虹积极推动“数据+AI”融合,加速AI技术应用落地。AI+运营方面,长虹已率先接入私域DeepSeek模型,将AI技术应用到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合同对比等领域;AI+制造方面,AI检测已应用于整机质检、零部件缺陷检测等方面,长虹正持续加快AI赋能全球66个智能制造工厂的提档升级,推动长虹制造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AI+产品方面,长虹在业内率先推出搭载通用大模型的AI TV“云帆”平台,支持语音、手势、表情情感识别等多模态交互。推动数据产业突破三大瓶颈柳江强调,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发展面临三大瓶颈:技术路线和标准不统一,应用推广壁垒高,平台间难以互联互通互认,且在国际标准制定中话语权仍待提高;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滞后,数据流通信任体系未有效建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检测认证不足;跨领域协同难度大,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数据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企业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动力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柳江提出三大核心建议:加快技术标准化,加强互联互通;规范数据流通利用,强化监管合规;加快数据产业发展,着力人才培养。柳江建议权威机构牵头,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制定可信数据空间相关技术标准,促进可信数据空间平台间互联互通互认。同时,鼓励相关机构、组织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探索建立与国际数据空间的互认机制。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数据流通利用和数据价值挖掘等活动,建立健全面向数据流通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强适应数据要素市场的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面向可信数据空间基础设施,建立数据流通利用信任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相关技术的检测与认证。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数据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柳江建议,加大对数据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运用可信数据空间,进行数据产品加工、数据应用开发和应用部署交付等方面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建立数据专业职称体系,明确数据人才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路径。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长虹控股集团以“自主创新+协同创新”驱动转型,构建“三层技术架构体系”,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AI技术赋能。同时,长虹聚焦工业互联网,打造国家级“双跨”平台,实现全域数据互联与智能应用,日均处理数据超千万条,通过数据驱动的生产优化,实现柔性生产能力突破。(证券时报)
经济
数字经济
微博
证券时报
03-07 16:30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推动数据产业突破三大瓶颈
人民财讯3月6日电,2025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表示,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发展面临三大瓶颈:技术路线和标准不统一,应用推广壁垒高,平台间难以互联互通互认,且在国际标准制定中话语权仍待提高;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滞后,数据流通信任体系未有效建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检测认证不足;跨领域协同难度大,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数据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企业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动力欠缺。对此,柳江提出三大建议:加快技术标准化,加强互联互通;规范数据流通利用,强化监管合规;加快数据产业发展,着力人才培养。
两会
通信
人民财讯
唐强
03-06 10:00
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长虹积极推动“数据+AI”融合
人民财讯3月6日电,2025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表示,目前,长虹积极推动“数据+AI”融合,加速AI技术应用落地。AI+运营方面,长虹已率先接入私域DeepSeek模型,将AI技术应用到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合同对比等领域;AI+制造方面,AI检测已应用于整机质检、零部件缺陷检测等方面,长虹正持续加快AI赋能全球66个智能制造工厂的提档升级,推动长虹制造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AI+产品方面,长虹在业内率先推出搭载通用大模型的AI TV“云帆”平台,支持语音、手势、表情情感识别等多模态交互。
长虹控股
两会
AI
人民财讯
唐强
03-06 09:56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人民财讯3月6日电,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聚焦“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建设,提出多项建议。柳江表示,可信数据空间是规模化数据流通利用的“中国方案”,是平衡数据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对AI技术应用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应用落地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是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2023年,中国数据空间市场规模为40.2亿元,同比增长24.4%,整体产业具备一定市场基础且规模有望持续增大,行业整体呈现集中化及规模化趋势,政务、金融、工业三大数据空间建设重点领域占比超过52.5%。
两会
四川长虹
数字经济
人民财讯
唐强
03-06 09:42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促进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 柳江证券时报记者 唐强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聚焦“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建设,提出多项建议。柳江表示,可信数据空间是规模化数据流通利用的“中国方案”,是平衡数据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对AI技术应用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应用落地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是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呈现集中化规模化趋势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基本建成广泛互联、资源集聚、生态繁荣、价值共创、治理有序的可信数据空间网络。柳江指出,我国可信数据空间政策与市场层面向好,重点领域规模化发展。2023年,中国数据空间市场规模为40.2亿元,同比增长24.4%,整体产业具备一定市场基础且规模有望持续增大。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等地均已开展数据空间建设,行业整体呈现集中化及规模化趋势,政务、金融、工业三大数据空间建设重点领域占比超过52.5%。长虹早在2021年即关注数据流通利用产业需求场景和可信数据空间相关技术趋势,深入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与标准化工作。2023年,长虹联合深圳数据交易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数鑫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国内首笔基于数据空间技术的场内数据业务合作,打造出我国首个智能制造领域数据空间应用案例,这标志着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正式实现国产商业化落地。“多方数据跨界融合需求明确,大规模数据流通利用场景仍在探索。”柳江表示,目前,数据流通利用以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开发利用为主,依赖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规模化利用尚未形成,对AI技术应用的支撑效果尚不明显。柳江进一步指出,算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生态亟待建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批建设智算中心超250个,结合网络基础设施,为数据流通利用网络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条件。借鉴欧盟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的发展经验,规模化的数据流通利用,需要围绕行业和领域的独特需求,构建不同主体基于市场化逻辑的数据连接。目前,长虹积极推动“数据+AI”融合,加速AI技术应用落地。AI+运营方面,长虹已率先接入私域DeepSeek模型,将AI技术应用到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合同对比等领域;AI+制造方面,AI检测已应用于整机质检、零部件缺陷检测等方面,长虹正持续加快AI赋能全球66个智能制造工厂的提档升级,推动长虹制造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AI+产品方面,长虹在业内率先推出搭载通用大模型的AI TV“云帆”平台,支持语音、手势、表情情感识别等多模态交互。推动数据产业突破三大瓶颈柳江强调,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发展面临三大瓶颈:技术路线和标准不统一,应用推广壁垒高,平台间难以互联互通互认,且在国际标准制定中话语权仍待提高;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滞后,数据流通信任体系未有效建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检测认证不足;跨领域协同难度大,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数据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企业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动力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柳江提出三大核心建议:加快技术标准化,加强互联互通;规范数据流通利用,强化监管合规;加快数据产业发展,着力人才培养。柳江建议权威机构牵头,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制定可信数据空间相关技术标准,促进可信数据空间平台间互联互通互认。同时,鼓励相关机构、组织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探索建立与国际数据空间的互认机制。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数据流通利用和数据价值挖掘等活动,建立健全面向数据流通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强适应数据要素市场的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面向可信数据空间基础设施,建立数据流通利用信任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相关技术的检测与认证。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数据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柳江建议,加大对数据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运用可信数据空间,进行数据产品加工、数据应用开发和应用部署交付等方面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建立数据专业职称体系,明确数据人才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路径。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长虹控股集团以“自主创新+协同创新”驱动转型,构建“三层技术架构体系”,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AI技术赋能。同时,长虹聚焦工业互联网,打造国家级“双跨”平台,实现全域数据互联与智能应用,日均处理数据超千万条,通过数据驱动的生产优化,实现柔性生产能力突破。(证券时报)
经济
数字经济
微博
证券时报
03-06 08:02
共搜索到
58
篇相关资讯,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公告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公告,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视频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 暂无数据 -
热门文章
A股回购、重要股东增持出现“井喷式”增长
美国宣布免除部分商品“对等关税”
全球首个!我国公开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
广汽发布多款车规级芯片,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等领域
联合国通过全球航运净零排放历史性新协议
更多
12:39
塔吉克斯坦发生6.1级地震
12:33
国轩高科积木充换电亮相ESIE2025
12:29
5股筹码集中度提升超20%
12:07
今年前2个月云南出口鲜切花同比增长52.3% 创历史同期新高
11:49
预告:国新办4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
11:32
欣旺达发布10米级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
11:17
我国感光材料领域8项国家标准完成报批 进一步增强有关产品市场竞争力
11:04
缅甸发生5.4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11:04
深创投董事长左丁:深圳拥有风投机构超1560家 管理基金规模超1.5万亿元
10:48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发布 浙江9个品牌上榜
10:17
广东在上海向全球英才发出邀约
APP
公众号
寻求
报道
帮助
反馈
回到
顶部
站长统计